1683期 第158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6-0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
新闻作者:■ 冯瑾琳


父爱,女权,体育竞技,国家荣誉,这是我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看见的几个主题,贯穿了整部电影,让人在感动之余唏嘘不已。
一位父亲,年轻时为生活所迫放弃了为祖国赢得第一块摔跤比赛金牌的梦想,可这个理想日日夜夜萦绕于心,须臾无法忘却。他开始希望通过自己的儿子来完成这个未完的梦想。可是造化弄人,在连续得了四个女儿后,他仿佛看见了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就在他心灰意冷时意外发现自己的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有摔跤的天分,于是开始苦心培育她们。在印度这个男权至上的国家,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最终吉塔为印度赢得了历史上第一块摔跤金牌,回应了曾经所有的质疑。假如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国家,也许确实算不上太感人。但是,结合印度男尊女卑的地位,村庄文化的落后这些社会背景来看,这部电影便是深刻的,于无声处震撼发声,感人至深。
在观影过程中,最使我感动的是父爱始终伴随着对女儿女性意识的启蒙,并引导她们勇敢自主地追求女权。一开始,吉塔和巴比塔并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在这条成为摔跤运动员的道路上,她们离女孩子的世界越来越遥远。当她们穿着传统的女性服饰跑不动时,父亲用侄子的衣服为她们改制出了宽大休闲的服装;当她们的长发因为在泥地里摔跤而肮脏地得长满虱子后,父亲剪掉了她们的长发。每一次改变,都使村庄里的人对她们投以异样的眼神,她们在人群中显得那么奇怪,是大家眼中的疯子。有观众评论说,她们外在的这些男性化特征其实就是一种男性崇拜,所以这部电影的价值观是扭曲的。这种观点我并不敢苟同,我认为她们外在的这些改变不存在着任何男性化崇拜,相反,父亲在训练她们的这个过程当中,打破了太多对女性的禁锢,用简单的服饰解放了传统印度女性服饰对女性行动的束缚甚至思想上的禁锢,短发也不再是男性的专属,女性也应该拥有选择任何发型的权利。这其实是对女儿女性意识的初启蒙,但女儿不会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她们甚至怨怪父亲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她们身上。于是,影片中呈现了她们女性意识觉醒的一幕,也是这里,电影的主题有了第一次升华:一个结婚的少女对吉塔和巴比塔说羡慕她们有这样的父亲,她们的父亲为了让她们以后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而忍受全村人的嘲笑和奚落,而不是只让她们洗衣做饭,在14岁时就嫁给一个陌生男人来补贴家用。吉塔和巴比塔在听完这番话后,理解了父爱无声的厚重,开始为自己而不是父亲刻苦训练,她们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改写自己的命运,女性意识在这里初次萌发。
父爱就是这样伟大无私,它不像母爱一样细腻暖心,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引导方向的灯塔。影片后半部分,当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面对教练的错误引导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她偏离了方向并且质疑父亲的摔跤方法时,也是父亲,不顾一切地将她一步一步拉回到正确的轨迹,那是不忘初心的位置。在最后一场决赛中,面对强劲的对手,吉塔问父亲应该用什么策略,父亲告诉她策略就是,她要胜利,她要为印度夺得金牌,她不是为自己在战斗,而是为千千万万的印度女性同胞在战斗,如果胜利了,就没有人再能轻视女子摔跤运动,轻视女性的地位。这番话无疑是这部电影主题的第二次升华,为女性而战斗,为女权而战斗,其意义便变得不同。尤其是决赛时父亲的未能出席,吉塔完全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拿到了属于印度的第一块摔跤金牌时,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女性独立的宣告。
父爱如山,父爱也像灯塔,只在远方默默地指引着方向。正是因为父亲启蒙了女儿的女性意识并引导她们在不公平的环境中勇敢自主地追求女权,才使得这部影片格外感人,笑中带泪,让人看后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系西禹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