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期 第66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4-0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甘为治超献忠魂
----------追记“陕西省优秀治超员”熊礼博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周迎春 通讯员 李高正
(上接第一版)
“力争做一名合格的检测员”
    熊礼博1983年6月出生于富平县,2000年入伍,2007年7月分配到渭南苏坊超限检测站工作。当记者走进苏坊超限站办公室,不经意看到办公文具柜里放有几十本学习笔记本。翻开熊礼博的学习笔记,苏坊超限检测站党支部书记张凤祥说:“这是去年学习十七大精神,站上同志的学习笔记,熊礼博写的《怎样做一名检测员》还在全站进行了学习交流。”他在心得体会中写到:“我通过对治超工作理论学习和这段时间的工作,使我对治超检测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检测员应该是思想政治素质高、人生宗旨观念强、业务能力强、组织纪律性强,工作作风好,工作成绩突出,协作能力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努力奋斗力争做一名合格的检测员,为建设和维护健康、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确保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熊礼博的同事黄志奇告诉记者:“礼博这娃,工作确实认真负责,学习十七大时,他每天工作之余,认认真真做笔记。”与熊礼博同住一个宿舍的吴蕾说:“下班后,大家都困了倒在床上就睡,礼博经常躺在床上看书,有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他爱好广泛,喜欢看人文历史、机械维修方面的书。”
    2000年12月,高中毕业的熊礼博参军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2001年3月至8月就被送到济南军区侦察训练大队学习照相、摄录像技术。他从小爱好绘画,在部队无论是重大节日,还是平时学习,他的这一特长得以发挥,设计的板报、绘制的版画赢得了部队首长和同志的一致好评,2002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复员参加工作后,他深知自己的知识水平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经过刻苦努力,于2006年12月考取了中央党校公共管理专业大专文凭,还取得了特种机械驾驶和汽车驾驶证。
    熊礼博多才多艺,特爱干净在苏坊超限站是出了名的。不论是打扫卫生、内务管理,还是军训,他都走在前列。曾和熊礼博同在一个宿舍住过的王增平说:“毛毛(熊礼博的小名)特爱干净,爱收拾房子,我俩住一起的时候,室内卫生、拖地、倒烟灰缸他总是抢着干,不要我管。”每次上班时,他习惯先把检测室打扫一遍,他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
“我就是喜欢公路治超这份工作”
    治超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自打从事公路治超工作第一天起,熊礼博就忠实地履行着一名公路“卫士”的神圣职责。
他将部队的良好作风带到公路治超工作中。在今年该站第一季度军训期间,经过部队磨练的熊礼博,从一日生活、交接班、执勤训练、礼节、着装、内务卫生等都为全站同志树立了榜样。3月16日,渭南公路局副书记王金岭进行突击检查内务整理,当走进熊礼博的宿舍,高兴地对在场的所有人说:“大家要向熊礼博同志学习,被子就要叠得像那样!像熊礼博这样干事,我们的治超工作一定能干好。”苏坊超限检测站站长单新鸿接着说:“礼博大小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小事不用人说,眼里有活。”大家一块打扫单位卫生,礼博从一楼到三楼齐齐将楼道拖干净后,对很少有人注意的楼梯扶手,他也认真用抹布差洗干净。熊礼博的同事吴磊面对记者的采访,眼里闪动着泪花,他说他从学校毕业,和礼博同时到超限站工作,同住一个宿舍,军训期间叠被子就是过不了关,是熊礼博手把手教了一个星期,礼博告诉他:“叠被子,就要叠得像‘豆腐块’一样!”
    熊礼博社交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刚从部队回来未上班时,在家人的支持下,自己也有收入不菲、效益可观的生意,在富平县也算得上是一个“小老板”。在父亲和岳父十分看好他向生意方面发展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加入到公路治超队伍。大家开玩笑地问他:“毛毛,你这大老板不当,跑到这儿干啥,一个月才能挣千把块钱!”他总是微微一笑,说:“挣多少钱是个够?世上的钱挣不完,我原来做生意给工人一个月都发一两千,在这儿上班,我不是为了这一点工资,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公路工作,我更加喜欢公路治超工作,自从脱下军装后,穿上这身路政制服,我立马能感觉到一种光荣感、使命感……”
    在检测站,司机不配合是常事,经常磨嘴吵架。一次,吴蕾向开着超限车辆的司机要行驶证,看到吴蕾身体瘦小,司机不屑一顾地说:“你要行驶证干啥,没有,你看叫过不过?”说着就下车准备要打架的样子,熊礼博看到后,赶紧跑过来制止了司机地粗暴行为,为司机讲解政策,取得了司机的理解,配合了检测。同在一班的贾伟说,多次行来的车辆看上去好像是重车,挡住后司机说是空车,熊礼博总是要趴上车亲自看一下才让通行。一次检测一辆超过4.2米的超高车,自己围住车转过来转过去,就是找不到爬梯,“防化兵”出身的熊礼博从自己手中“叼”过尺子,自己还没愣过神来,他已经上到了车上。
    苏坊检测站副站长董建平十分感慨地说:“礼博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熟悉,总是冲锋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熊礼博是检测二班的引导员,工作比较辛苦,也十分危险。他从不怕苦,不怕累,经常碰到有些对治超有抵触情绪的过往司乘人员说些不干不净的话,他从不还口,礼貌待人。闯站,对超限站是常有的事。“再不让,就把你非撞死不可。”有一次,一个超限货车司机试探着将车辆向前缓缓移动,熊礼博几次站在车前勇敢地把住车头,被车辆拥着向前移动,军人出身的他决不退缩一步。在其他治超员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挡住了闯站车辆。
“谁叫咱是当兵出身的”
    “毛毛这娃特有礼貌,见人嘴很甜,很爱帮助别人。”说着,45岁的张红就流出了眼泪,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十六七年了,苏坊站吃水困难,每次要从外边拉水。熊礼博经常见了就帮着提水,并说“姨,你迟早提水就来叫我。”去年9月站上进行第三季度军训,领导让张红通知所有人员开会,她就先给休假在家礼博打电话,“姨,我马上来。”她刚通知完不久,熊礼博就出现在她面前,“你咋这快?”,“谁叫咱是当兵出身的么!”
    的确如此,当兵出身的熊礼博他有军人的素质,有军人气魄,有军人的精神。采访中,他的同事们和认识他的人都说,“礼博生活作风过硬,热爱集体,尊敬领导,特别有礼貌,能按时上下班,服从领导安排,待人和蔼,乐于助人。这么好的人,年纪轻轻就没了,真是可惜!”
    去年冬季面对50年不遇的大雪,大家一段时间都没有回家,苏坊站的同志每天早上都能惊奇地看到院子里有一条通往检测室的小路,经过了解,原来是熊礼博一人起早打扫的。去年12月份,苏坊站才装了暖气,装过水暖的钢管、电焊机等工具都放在了一楼熊礼博的房子。为了给张春果(在院字后边平房居住)腾出房子,熊礼博除将自己的被褥搬走外,还帮水暖工将不少器材搬走,并将房子打扫了一遍。去年12月,检测四班的辛强娃跟着流动检测车上夜班,晚上11点左右,家里打来电话说有急事,夜深人静当时没有车,知道熊礼博上夜班的他,便打了个电话让其帮忙,下班后,熊礼博借了辆车将他从蒲城接了回去送到富平家中。平时和大家在一块,他总是问寒问暖,需要帮啥忙,他都会慷慨相助。
“公路人的情怀”
    熊礼博生于公路,长于公路。26岁的独生子在岗位上殉职的噩耗对他的父母打击非常大。熊礼博的孩子也才刚满一岁,家里失去了顶梁柱,让人十分心酸。
    提起儿子,熊礼博的父亲、已经53岁的熊熙旺难以抑制内心的悲痛。他五六岁就失去了父母,是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然而苦命的他11岁时祖母又去世了,16岁时爷爷也离他而去。这位坚强的柞水汉子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怨天尤人,自己照顾自己,吃百家饭,经常饿着肚子,还坚持念到高中毕业。农村三年煎熬终于等到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的日子,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西安公路学院中专部筑机专业。1980年12月分配到富平公路段,从此他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公路交通事业。1991年由于出色的工作被组织提升为富平公路段副段长。尤其是去年主要负责S106线富平段养护示范路建设,在全省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养护段长培训会召开期间进行现场参观时,受到来自全省兄弟单位200余名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被大家誉为“示范路专家”。他说:“公路人有公路人的情怀,毛毛从小就被自己带到工地,复员后,一直在工地上锻炼,装载机、压路机、汽车驾驶,工地上的活他基本都能拿下来……他小时候把苦吃扎了,自己拼搏了几十年,总想给毛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但是,他受我的影响,喜欢公路这份事业,硬要到检测站去工作,可到头来……”这位铁打的汉子已经无法言语,他泪流满面……
    熊熙旺对前来看望他的渭南公路局局长毕毅、副书记赵培森动情地说:“我从小没有父爱,受尽艰难,一生坎坷,没想到知天命之年又要承担养育孙子的重任,我将会把我全部的爱用到孙子身上,将他抚养成人,报答社会”。
    是的,熊礼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在短暂的人生年华还未尽到身为人子、人父的责任和义务,就匆匆离开了刚刚品尝到的甜蜜生活,离开养育成人的父母,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妻子和刚满一岁嗷嗷待哺的儿子。这位公路人忠实儿子就这样走了,这位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就这样走了,留下的是更多的遗憾和人们对他无比地怀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