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陕西除了没有海什么都有。的确是这样,从地理地貌来说,山有秦岭山脉,河有黄河渭河,江有汉江丹江,秦巴山区、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大漠风光,让你不出陕西,就能领略好多异域景观。秦岭作为南北分界线,把中国一分为二,秦岭南北的气候地貌差异造成了南方北方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比如茶叶、橘子等,就适宜在秦岭以南生长,苹果就只能生长在秦岭以北。南稻北麦,南船北马,是人们对秦岭南北的描绘。陕西以秦岭为界,南有汉中安康,长年雨水多,湿度大,气温趋于南方,一派江南景象;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富足辽阔,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榆林大漠风光,更是奇特壮观,美不胜收。从饮食习惯来说,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离不开面食。秦岭南北地理、习俗、饮食的不同,造就了奇特迥异南北景观。
陕西是真正的旅游大省,汉中是汉文化的发源地,陕北是黄土文化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根,关中作为十几个朝代帝王的栖身之地,更是文物众多、景点密布。然而,由于秦岭大山的阻隔,交通不便,致使很多陕南人没有去过陕北,好多陕北人没有到过陕南,甚至很多关中人都没有去过陕南陕北。陕南陕北奇异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吸引着无数人,也吸引着我。每一年开通联会办培训班,呼声最高的是要求到延安榆林或者汉中安康。陕南的人说,陕北究竟是啥样还没看过呢,陕北的人说,陕南山清水秀到那里住两天一定会很享受。
我第一次去陕北那个时候铜黄高速公路才刚刚建成,我们开车早上八点钟从西安出发,走西铜、铜黄高速,到黄陵后沿210国道北上,到圪崂就一点多了。圪崂在洛川塬上,是210国道边的一个小村子,南来北往的司机乘客经常在此吃饭休息。听人说,从南往北或者从北往南,司机乘客基本上都要在这个地方吃饭,因此便逐渐形成了规模,发展成“吃饭一条街”,生意很是红火。我们在圪崂吃了饭,再一路急行,到榆林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因为觉得新鲜,没感觉有多劳累。后来又去了几次,因为路途遥远,每次去至少都得三四天,去的次数多了,观景的兴趣没了,每次来来回回坐车反倒成了负担,去的时候得整整坐一天车,回来也是如此。
再说去汉中,说起来路程不算太遥远,翻过秦岭就到了,但是每回翻秦岭就成了难事,坡陡弯急,大车又多,不敢太快。要是在冬天,大雪封山,路也封了,没法去。从西安到汉中或者安康走210、108国道,至少需要六七个小时。要是碰到堵车甚至公路遭遇水毁,那就没点了。后来有了姜眉路,就是汉中姜窝子到眉县的二级公路,到了眉县上西宝高速,路好走,速度也快,渐渐地走210西万路、108周佛路的车就少了,都走姜眉路了。
直道通衢,堑山堙谷。世界历史上好称最早的“高速公路”在中国。20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入侵,令蒙恬在今咸阳至包头间突击修筑“直道”,即秦直道。秦直道是一条堑山堙谷全长七百多公里的宽广大道,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不仅是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加强军事力量的重要措施,也使沿线经济、文化得到相应发展。古有直道达九原,今有高速通南北。
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我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黄陵到延安、安塞到靖边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打通了西安往北直到包头的快速大通道,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的建成,打通了西安往南的大动脉。尤其是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可以成为真正的“时空隧道”,只需要二十分钟就可以穿越秦岭,从行车时间上节约了时间,从空间上拉进了距离,隧道两头奇异独特的南北风貌和自然景观,让人目不暇接,惬意万千,真是“一遂通南北,一洞两重天”。
在以前,要从陕南到陕北确实是件难事,正如崔健唱的那样,“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在今天,如果这个“南”是陕南这个“北”是陕北的话,可以不用“从白走到黑”,因为现在从陕南到陕北走高速公路最多只需要七八个小时。早上从汉中或者安康出发,下午就可以到延安榆林了,江南风景、关中风情、陕北美景、大漠风光,让人不仅能享受到一路的风光美景,还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给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和速度!

第四版
< 上一版
从陕北到陕南
新闻作者:文 / 周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