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2期 第163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12-0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小乔与桥的故事
新闻作者:■ 李美玲
他与桥结缘,像一匹骏马,奔跑在修桥、建桥事业的人生路上。他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公路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今年入秋以后,商洛一直是雨天,秋的寒风清冷地吹过,冻得人直打哆嗦。垭口危桥加固的施工工地拉起了警戒线,却依然忙碌的如火如荼,整个假期,小乔又是在工地里度过的。
小乔真名乔永平,商洛公路局沥青拌合厂副厂长,80后,桥梁工程师。自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小乔就与桥结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工作14年来,先后辗转过十几个工地,负责项目9个。他像一匹骏马,正奔跑在修桥建桥事业的人生路上。
2000年初,20岁的小乔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陕北靖安高速公路桥梁工地,负责4座桥梁箱梁的预制。工地同事都担心小乔能否扛下这幅重担,可是他却兴奋不已,他是一个非常爱挑战,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为了赶工期,抓质量,小乔没有住离箱梁工地两公里的单身宿舍,而是和筑梁工人一起,住进了民工工棚,开始了他的边学习边工作,身兼民工、技术员、技术负责多重身份的生活。那10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夜里要刻苦学习,翻书查资料,遇到不能确定的地方就立刻向前辈们请教,而白天则在工地里指挥每一道工序。高度的责任心使他像一个螺母一刻不停地旋转。有一次质量检查出了点小问题,小乔连夜找到了解决办法,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管理处组织其他几个项目部前来观摩学习,小乔成了全线箱梁预制的标杆。那10个月里共制箱梁320多片,成为商洛公路局最年轻最优秀的桥梁工程师。有人说:“商洛公路系统里冲出的一匹黑马,这小伙子哪是20岁啊,完全是专家水准啊!”
小乔成功地完成了箱梁预制任务,他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场战争打得漂亮之极,一不小心居然成了那个项目上的名人。但是有谁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瘦了20多斤,裸露在外的皮肤脱一层又一层,陕北的烈日和风沙把帅哥小乔打磨成了黑人。中途小乔只回家了一次,他4岁的女儿硬是不认识他。即使如此,小乔现在回忆起来,却无比怀念那时候的激情与干劲,几天吃不上一口热乎饭,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加班加点都是家常便饭,但却从不觉得苦与累。他说,似乎有无穷的力量,推着他往前走,他把那段时间称之为光辉岁月。
2004年8月,在靖安路面标段,小乔负责全程18公里的防护工程,沿路大小30多处,懂得工程施工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工序繁多,每一处每一项都要进行技术指导,还要对各个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逐项评比对照,搞劳动竞赛。从进场前的准备到工程完工,同样的话面对不同的人要重复无数遍,他说自己都快变成嗦的老太婆了,一天到晚都在唠叨,交代这个,叮嘱那个,恨不得自己变出三头六臂来。同事们都说这个项目对他的性格是一个极大的磨练,一个风风火火、有些毛躁的小伙子开始稳重有耐心了。如果说靖安高速项目锻炼了小乔,不如说小乔成就了靖安那个项目,陕北也成了他此生无法忘怀的地方,不光是有苦与累,荣誉与成绩,还有很多不能抹去的伤与痛。那两年里,陕北的风沙伤了小乔的眼睛,多次就医都没有什么结果。因为工地的事情,他根本无法静养,得不到好好休息,落下了眼疾,如今遇到风就会流泪刺疼,视力也差了很多,可他还是笑哈哈地说:“没事没事!”
让小乔成为桥的代言是湘河丹江大桥。那是在2010年冬天,也是我第一次见小乔,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初的情景:寒风在河道上呼啸,跟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河道中间进行桥梁基础施工,一个脏乎乎的泥巴人在基坑边指挥。同事说那个人就是这里的项目经理。走近看,他身上脸上都是泥巴,羽绒服已经脏的看不清颜色,正忙前跑后雷厉风行地安排工作。那年“7・28”洪水夹带着采砂船撞毁了湘河丹江大桥,连接丹南丹北的生命线被打断,两岸群众生活物资都无法保证。灾情就是命令,小乔被紧急从别的工地调往水毁一线,没来得及喘口气,没来及回家看一眼父母孩子,就立即进入工地开始昼夜施工,抢修完便道后才成立项目部。第一次担任项目经理,对他是极大挑战,其实在领导眼里,他早已经磨练出一身好武艺,当仁不让能挑起那幅重担。然而就项目本身来讲,很多人都知道其艰难,首先工期紧,当时已经是年底了,要赶在汛期来临前建成通车;其次施工环境艰苦,11月到来年4月,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大桥旧址正是一个风口,寒风整天吹着哨子般呼啸。最主要的是技术难度大,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平均水深5米,水下基础施工的难度是之前没有见过的,可是小乔没有一丝犹豫,迎难而上了。在河道里摸爬滚打,把桥梁深水桩基础一个个攻克。丹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时候,商南县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两岸人民更是欢庆鼓舞,自发组成秧歌队,围着项目部的同志们跳起秧歌,给小乔和项目部挂上了大红花。
2011年,“9・17”连续的强降雨造成了大面河桥沉陷倾斜,312国道车流量大,便道交通疏通缓慢,过往的车辆排成十几公里的长龙,过往司机在等待的车队里翘首等待,期待早日通车。那年冬天在工地见到小乔和他的同事们,现在回忆起来也忍不住眼眶湿润。寒冷的风夹着雪花,飘到他们的身上、脸上,衣服上,小乔的衣服上全是冰凌,走起路来哗啦啦响。附近的乡亲们说:“看到这些忙碌的场面,年前通车就有了希望!”经过连续奋战,大面河桥于80多天便建成通车,创造了商洛建桥史上的速度之最!
乔与桥不仅仅只是读音相同,还有某种使命相连!小乔后来还担任了312国道商州至丹凤“二改一”的商洛互通式立交桥项目经理、307省道垭口危桥改造项目经理。此时此刻,小乔正一马当先,领着商洛公路局拌合厂一帮兄弟们继续打拼。作为一名公路人,他所有的品质和精神正是我们要仰望和学习的,他的专业技术水平,他对项目的管理方法,他综合协调能力,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还有挑战困难的坚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倔强的像一头牛,又英勇的像一匹马。得知我想采访他,他婉言谢绝,他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公路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我只能真实地记下一些片段,他身上感人的事迹还有太多太多,那些我不知道的付出和艰辛,艰难和困苦,伤与痛,汗水泪水和血水,一直都在默默地尽情挥洒,是不能用语言来描写和表达的。我知道,小乔与桥的故事会一直继续,就用一句泰戈尔的话祝福他和他的团队:向前走吧,因为沿着你的路,鲜花将会不断开放。
 (作者系陕西华通公路工程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