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大家谈起农村、说起脱贫都会提到的一句话。但是改变农村的生活状态,只有“路通”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得有“车”。通了车,农村群众才能方便出行;通了车,农村群众才能更好的共享发展成果;通了车,才能提高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八仙过海”只为群众更加便捷出行
为了实现2020年以前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的目标任务,打好脱贫攻坚战,2017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将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11月底就完成了394个建制村的通客车工作任务,较交通运输部年初下达的60个任务超额完成556.6 %,预计12月底今年的新增通客车建制村数将达到420个。
让我们用一个个典型的实例来看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为群众更加便捷出行而付出的努力。宝鸡市眉县增加城乡公交运营补贴,安装公交刷卡机和GPS监控系统,实现了县域公交建制村全覆盖,农村群众出行使用“公交银联卡一卡通”,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方便快捷,让农民群众也体验到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优质服务的均等化。西安市邑区设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客运站场建设、车辆更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补贴,并建立每年不低于10%的逐年增长机制,有力的保障了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十一”黄金周期间,还实行了城乡公交免费乘坐政策,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政府支持通村客运发展的福利。榆林市靖边县从县级扶贫专项资金中列支200万元,其中130万元用于通村客运全覆盖工作,有力的促进了通村客运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出行。延安市宝塔区不仅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的目标任务,更是建成了“党建驿站”,结合宝塔区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的优势,在大力发展通村客运,方便老百姓出行的基础上,使招呼站建设和党建工作结合在一起,延伸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触手,彰显了延安宝塔的红色文化精华,实现了党建与通村客运的有机融合。
实现“开的通”“留的住”
打赢全省建制村通客车攻坚战,摸清“家底”成为先决条件。2017年年初省运管局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建制村通客车情况调查摸底的通知》,结合各地撤乡并村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全省建制村通客车情况摸底调查工作。为进一步确定基数,省运管局5月份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摸清我省建制村通客车有关基础数据的紧急通知》,对全省建制村通客车情况进行了再摸底,并根据摸底情况,绘制全省未通客车建制村名单一览表,为全年通车任务的完成打好了基础。不仅如此,全省道路运输人在思想上就将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当成脱贫攻坚战在打,不论是省运管局还是各市区运管处都在摸底的基础上绘制了未通客车建制村地图,“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督导检查的8个小组就像这场战役的骑兵一样冲锋在前,在第一线摸清农村客运市场的实际情况、经营者面临的实际困难,督促各市的“驻扎部队”加快进程、迅速落实。截至目前,8个督导小组已完成督导检查工作近50次。
“开的通”不是终极目的,“留的住”才是宗旨。建制村通客车工作政府的支持是最强大的后盾。为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省运管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运营好”方面争取补助政策,为建制村通客车能够真正通下去争取最坚实的后援力量。结合通村客运的特点和农村群众出行需求,将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各地因地制宜,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片区化、网络化、集约化经营,根据农村群众出行规律,合理调配运力,灵活采取班线客运、城乡公交、区域循环、电话预约等经营模式,通过开通节日班、隔日班、周末班、学生班、赶集班等班次,公布客运经营者电话进行预约服务等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提高农村客运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同时放低姿态,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牢牢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学习湖北省竹山县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补齐短板,争取在运营方式、车型选择、政府资金扶持上实现“三突破”,助力2020年底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任务的完成。
豪情激壮志,初心勿相忘!让我们瞩目道路运输人用实际行动打赢建制村通客车工作的攻坚战!

第一版
下一版 >
为了农村群众更加便捷出行
----------2017年省运管局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侧记
新闻作者:文 / 记者 安立广 通讯员 柏 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