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9期 第163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12-2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年度读书文
新闻作者:少 言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读一本好书是一场奇妙的旅行。
我最想去的是中亚,那是玄奘走过的西天取经路,三五年前,就在做《大唐西域记》的笔记了,2017年又购进了杉山正明的《游牧民的世界史》,从新疆走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一带一路”的壮行!
在大多数人的知识视野中,中亚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从来没有低估过希腊城邦与罗马帝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中华、印度、波斯文明作为东方文明的滥觞,一直被津津乐道。然而,这样的世界史架构是以西方视角为中心的历史观,正如 “中东”、“远东”“东南亚”,这些称呼完全是来自西方世界的外部称呼。缅甸人和泰国人不认为自己是“东南亚”人,就像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远东”人一样。不幸的是,我们的知识结构由中国和西方两个中心架构,这使我们失去了客观观察历史的机会。对于在中国北方及中亚至欧洲的广大地区称雄两千年的游牧民的历史,却从来都不熟悉。这位日本学者为我们观察世界历史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两千五百多年前,企图征服世界的波斯皇帝居鲁士二世,却在中亚大草原上败给了游牧民的祖先――斯基泰人。其失败的方式与拿破仑、希特勒远征俄罗斯何其相似!这些游牧民集团有很多名字,中国典籍称他们为塞种人、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称他们为“Saka”,古希腊人称他们为“Sacae”,还有一些名字是鞑靼人、大月氏、回鹘人、鲜卑人、契丹人……在肖诺霍夫《静静的顿河》中,他们是彪悍的哈萨克。因为游牧迁徙的特性和抢婚的风俗,他们可能长着蒙古人的扁平大脸与小眼睛,也可能像波斯人一般深目高鼻。在波斯王朝的浮雕中,他们是戴尖帽的塞人,在印度画像中,他们是顶着厚重包头的统治者。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国曾经统治着世界上最为广大的区域,元朝只是其中一隅。蒙古人向南甚至入侵到浦甘王朝(今缅甸中北部),使从林中无数宏大的庙宇顿时成为烂尾工程;以撒马尔罕为中心,他们建立过辉煌的贴木儿帝国;在英国人到来之前的印度,突厥化的蒙古人莫卧儿王朝一直统治着这片世界上最富庶的半岛,正是游牧民的统治者建造了印度地标――泰姬陵;更不要说跨越欧亚非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英语发音土耳其就是“突厥”,我们可以把这个伟大帝国想像成具有鲜卑血统的唐王朝的手下败将,他们被唐朝灭国后,东山再起打败了巴尔干半岛的诸国联军,终结了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堡长达一千年的辉煌岁月,然后给这座伟大的城市起了个突厥名字――伊斯坦布尔。因此,袁腾飞嚣张地说罗马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却忽略了鲜卑人也是游牧民的一支;这种民族自豪感还使我们忽略了,汉武帝之前的中国对匈奴称臣的历史,不旦进贡岁币粮食,还有公主,钱财与美女的贿赂方使汉人王朝保有西北方的片刻安宁。游牧民将他们的种子和文化撒向世界,他们创造了历史,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不断鞭打着欧亚大陆,在骑马战术和冷兵器失去优势以后,他们也被斯大林残酷地镇压。作者在讲述游牧民历史的时候,慎重地选择了“游牧民集团”这样的称呼,而不是更大众化的“民族”。最初的“民族”早已不存在,在征战、迁徙、联姻中,他们已经变成我们,就混在今天中国的北方人,中亚人,印度人、欧洲人的血脉里。民族,应该是世界上最虚幻、最徒劳的寻找。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