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1期 第164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1-0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在汉坪高速公路上
新闻作者:文 / 杜延军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
三年工夫,一条六车道高速公路宽大的身躯在秦岭腹地的山水间舒展开来。
2014年7月,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银川至昆明线在陕西境内的宝鸡坪坎至汉中石门段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我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来到汉坪项目建设管理处驻地留坝县报道,开始了参与建设管理一条高速公路项目的具体工作。
从一个又一个大桥的桩基施工、一座座大山脚下的隧道洞口开始掘进,到一个个桥台整齐划一的有序排开、工场化的梁场预制、架梁施工的一天天推进,再到隧道掘进的掌子面陆续贯通,一天天见证和经历着每一个施工的过程。一年、两年、三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座座大桥的身姿初见锥形,一座座隧道掘进贯通,实现了桥隧相连,贯通南北,通过了交工验收检验,即将迎接南来北往的车轮飞驰穿越。
一条高速公路修建的全过程,说短暂是因为你作为路人擦肩而过,说漫长是因为经历了坚守的每日每夜,说艰辛是因为参与了建设过程中每一次大桥的合龙,隧道贯通和每道工序首件认可后的标准工艺,在项目全线大面积推行,这其中有多少个不眠夜、多少次开会到深夜、有多少次取消公休假,又有多少次现场督战、守候。
今天,眼前的这条高速公路就要全线建成通车,站在高速公路上,车轮驶过高速公路上的每一座桥、又穿过每一座隧道时,激动的心情无法掩盖,震憾的心灵无法释怀。
在这条88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中,每一位建设者经过的里程不下30000公里。在这条路与车上的待过的时间超过2500小时;在枯燥单调的建设工地,累了哼个小曲歇个脚继续大干。困了点支烟提提神,身体疲倦了,讲着市井趣事又来劲了,就这样一复一日,吃住在建设工地上,生活在工地上,工地仿佛是筑路人身体的一部分。
让我想起艾青的一首题为《帐蓬》的诗: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一个个活动板房/是我们流动的家/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我们到了那儿/就激起了喧哗/逢山挖隧道/遇水架大桥/任凭风吹雨打/筑起一条又一条高速公路/换一次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随着汉坪高速公路的修建完工,隧道广场的绿化景观带草丰树茂,大桥两侧的绿化边坡与当地生态自然和谐统一,完美结合,轻抚大地零创伤的生态建设理念贯穿建设始终,服务区中水循环处理系统、节能环保车充电桩、隧道节能照明、太阳能取暖、风力发电等新科技产品和环保技术在这里应用,筑起了一条陕南人民脱贫致富的生态环保路,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沿途大的乡镇、县城形成了这条路网的节点,人们在这里找着自己的出口,每一个出口,都有互通立交,形成一个巨大的蝴蝶结。
这条路连接着宝鸡、汉中两市的4县9乡镇46行政村,人们从任何一个地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必将通过这条高速公路或与210国道或316国道,汉坪高速公路使宝鸡、汉中两座城市有机连接。刹那间,畅通、快捷成为了这条高速公路的代名词。 (作者系汉坪管理处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