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公路养护的内涵由关注“路中”向“路外”延伸,全面体现公路和谐、服务至上的理念。扶风公路段自接到创建养护管理示范路段工作任务后,将打造绿色公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场观摩,精心筹划,详细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全面安排部署。经过全段职工干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示范公路两旁栽植了绿化树木,修建了绿化平台、种植花草,在城乡结合部设置绿篱、花坛,明晰路宅分界、路田分界,在危险路段人性化修建减速带,使绿色文明示范路建设有创意、有特色、有亮点。
近几年来,随着超限超载车辆的增多,路面纵横向裂缝特别严重,部分路段路基已沉陷变形,低洼地带雨天积水成河,无法排除,给行人和过往车辆造成极大不便。沿线路宅不分、路田不分,路面堆积物多、摆摊设点、打场晒粮,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他们首先从路面病害和路容路貌等基础工作抓起,清理堆积物4411立方米,拆除篱笆墙920米,清理浆砌水沟13500延米,整修路肩边坡3850米,处治路面坑槽及沉陷1281平方米,罩面81714平方米,疏通涵洞28道,安装过路管涵平交道口154道,预制公路界桩550个,新栽刷新公路界桩350个,全面提升了路况质量。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建立健全示范达标路长效管理机制,是扶风公路段广大干部职工共同思考的课题。该段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制定了扶风段《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示范路实施标准》,详细安排部署了创建工作。由段领导监督指导,养建股及养护中心具体牵头负责实施,责任到人,其他各部门积极配合。责任路段实施划分包干,对责任路段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养护管理示范路实行了挂牌养管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分别在出入口设置了养护管理责任公示牌,在养护责任路段设置了养护生产责任公示牌,达到统一、醒目、美观的视觉效果,并将各责任人及监督电话公布于众,安排专人受理社会公众的投诉;加强日常性、预防性、及时性养护,充分体现公路行业的精神风貌;同时坚持示范达标路每月的养护评比检查,对养护工区各合同段所管辖的道路、平台进行等级考核管理,以经济杠杆为动力推动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和养护等级的提高;路政大队保持对示范达标路沿线的过村镇路段村民进行大力宣传,做好协调工作,营造一种“公路为人人,人人爱公路”的良好氛围。
“绿色公路、景观公路、文化公路”是扶风公路管理段创建的新思路,新理念。总体绿化方案设计上,从驾乘人员的安全、心理,及人文环境等考虑,更注重了人性化,如防撞护栏、急弯、村镇结合部等,尽可能让人感到亲切,避免生硬感,保证了行车安全。在公路两侧空闲地带、公路弯道等地,设置多处以绿篱造型为主的花园式景观,在实现环境优美的同时,段上还从司机行车实用性入手,实现环境改造和实用效果相结合。沿线召公、建和、法门过村镇路段路宅不分,给绿化工作带来难题。该段决定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召公街道沿线预制花坛750个,栽植黄杨球、圆柏、侧柏等四季常青绿化苗木;以绿篱作为路田分界线,力求形成街道村镇路段四季常青、错落有致的立体绿化效果,向社会充分展现畅、洁、绿、美、安的公路和谐之美。建和村镇沿线栽种海棠、紫薇、雪松、月季、麦冬等苗木,做到应栽不漏,保证质量,经常修剪,线行美观。全线栽种绿化苗木1.8万株,撒播三叶草籽近300公斤,绿化面积达到3.2万多平方米。为了进一步体现文化公路,营造一种独具特色的公路文化氛围,在209省道法门寺十字设置了艺术化亮点花坛,既独特又美观,与佛都法门寺特有的佛文化环境相协调,营造了一种和谐的独特公路文化氛围,达到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打造和谐景观文化路
----------扶风段创建省道209养护管理示范路侧记
新闻作者:文 / 唐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