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2期 第164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1-09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已逝岁月如尘埃 别样记忆别样情
----------观电影《芳华》有感      
新闻作者:李建峰


从军十多年,或许因为曾是军人的缘故,如今虽转业回到地方已经成为一名交通人,却也还是十分怀念部队的生活。所以,当一部以上世纪70至80年代“部队文工团兴衰史”为主线的影片出现时,我走进影院,从巨幕上看到了那一段刻着满满时代烙印的《芳华》。
《芳华》讲述了那个年代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件事情暗合情理之中,但又不得不让人反思。刘峰、何小萍、萧惠子、郝淑雯、林丁丁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像是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友情、爱情、理想与命运的时代画卷。
刘峰。爽朗英俊、善良和乐于助人,在那个年代任劳任怨,脏活累活抢着干,他的无私和热心肠让大家对他有了很高的评价“活雷峰”。但他也是有情感有喜怒哀乐的正常人。他一直喜欢林丁丁,却因冲动的拥抱被告发违反了部队的纪律,被下放到连队。他于1979年上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前线,他在战争中受伤,失去一只手臂。而后因为1000块钱和拉货车被联防人员殴打的他,最终也没有逃过“伤残老婆跟着开大货车司机跑了,自己孤身一人”命运悲剧。
命运多桀的何小萍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刘峰从北京带到了文工团,在经历了一系列被排挤、被边缘的境遇后,何小萍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抢救伤员时,被一颗落下的炮弹震成了精神病。镜头呈现在1995年,刘峰和何小萍相约在蒙自烈士陵园看望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何小萍问了一句:“您过的好吗?”刘峰答:“如果和死去的战友比,活着就很好;如果和其他的人比也许不算好。”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两个苦命人坐在车站的长椅上,一个是独臂残疾人,一个是精神疾患愈合不久的独身大龄女,经历了生生死死的一切之后,二人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相扶相持过着恬淡的人生。
萧惠子一直暗恋陈灿,陈灿在街上骑车摔伤了牙,她把父母留下来的金项链拿出来打了金牙套给陈灿戴着,为了不影响陈灿吹小号。文工团解散的那天,她把自己人生第一封情书放在了陈灿的小号皮箱里,但得知好友郝淑雯告诉她和陈灿好了时,她唯一做的,不是争取,而是等大家在车上熟睡之后,悄悄把写好放在陈灿箱子的情书拿了回来,绝望哭着,一纸素笺,撕碎飘落在风中。
红二代郝淑雯,凭借优越的家世,造就了她有许多追求者,但最后,她只看上了父亲是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的陈灿,门当户对。然而,伴着岁月的更迭,已是10岁孩子母亲的郝淑雯和战友萧惠子的一次对话中,一句 “陈灿一天只顾拿地,拿地”暴出了她“门当户对”背后的孤寂和无奈,自己原来不过是一个有钱却孤独的阔太太。
独唱演员林丁丁,在与刘峰一抱之后被人撞见,感觉自己受到了很大的侮辱,她找组织揭发了刘峰。这个现实为先的姑娘,爱情与她不过是地位、财富和条件的置换。爱慕虚荣的林丁丁,文工团解散后,在二姨的介绍下嫁给了华侨。当郝淑雯拿出林丁丁发福发胖的照片给刘峰看,刘峰只是微微一笑。岁月的沧桑已掩盖,化作了尘埃。
《芳华》将我又一次带进了军营,让我回忆起军营里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它性感而不媚俗,激越而不逾矩,有残酷存焉,亦有诗意藏焉。那年匆匆,豆蔻年华,如白驹过隙,霎那芳华。影片中各个主人公历经生活种种艰幸,庆幸他们最终释怀。幸福的方式千百种,心怀感恩,知足活着,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活着,就有希望实现理想,即使不能实现,为理想奋斗拼搏的岁月,也是人生中最美的时光。
《芳华》展现给观众的是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那是个血气方刚的年代,配以韩红演唱的歌曲《绒花》结束,“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绒花、绒花,一路芬芳满山崖……”而“绒花”是对那个时代与那些人的演绎和敬意。已逝岁月如尘埃,别样记忆别样情。每个人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不同。命运带给我们的,或许无法改变,但我们抗争奋斗的过程,使得人生有了意义。当满头白发时,抗争拼搏的日子,才最值得回味。这是一部“向青春致敬”的诚意之作,我要为这份诚意――致敬!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