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2期 第164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1-09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邑南稻务村印家桥
新闻作者:文 / 图 周迎春


印家桥位于西安市邑区秦渡镇南稻务村西南约300米左右。为双拱石桥,两拱等跨,保存基本完好。经实地测量,拱高约5米,拱宽约2.3米,桥长约7米,桥面宽约5米。桥南侧建有一座小型水库,最宽处约六七十米,两个桥洞被当做水库水闸泄水孔。水库已荒废。从水库闸口上方遗存水泥碑上的文字可以得知,该水库名叫“团结水库”,建于1975年,由南稻务村、北焦羊村建修。2012年版《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西安卷・户县文物》记述:“南稻务印家桥”已被列入“户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年代为“清代”。
南稻务村原称南稻务庄,据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宋朝时期,随着宋夏战争升级,陕西关中成为供给前线军队给养的第一后方,朝廷设立“陕西营田务”,以军营方式进行务田劳作,分别生产粮食、肉类,饲养军马供应前线,稻务村这个地方以种植水稻为“务”,得名“稻务村”。1987年版《户县地名志》载:相传明景泰三年(1452)前,因村处苍龙河畔盛产稻谷,得名稻谷庄。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稻谷庄已以方位分南、北二堡。民国二十二年前,稻谷庄以近音谐变为“稻务庄”。化羊庙明代石碑讹误为“稻福庄”。明末《户县志》有“稻谷庄”。清乾隆《户县新志》有“稻谷庄南、北二堡”。民国《重修户县志》有“南稻务庄”。
据当地村民讲,南稻务村主要有贾、罗、李、印四大姓氏,印家桥即印姓人家投资修建,因而取名印家桥。印家桥东西走向,横跨苍龙河(当地人叫沧浪河),苍龙河又称黄柏河,因发源于秦岭北坡苍龙峪而得名,苍龙峪即秦岭七十二峪中的黄柏峪。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苍龙河河水还很沣沛,七八十年代稻务村还建有水磨坊。后来在户县大规模的改河运动中,苍龙河上游水源被截断,河水变小河道变窄,逐渐成了一条污水渠。由于公路交通的日益发展,印家桥也失去了要道津梁作用,渐渐荒废,现在只作为当地百姓生产生活使用,但仍是北焦羊、南稻务两村之间民众往来的人行捷径。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