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3期 第164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1-12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高效率 高产出
----------记西安公路研究院养护所科研团队      
新闻作者:记者 / 李 华 通讯员 / 文 剑

近日,由西安公路研究院道路养护所科研团队完成的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基于高温稳定性能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5-10K)顺利通过验收及评定。该项目研发了可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系列产品,同时编制了陕西省地方标准《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橡胶沥青一直是养护所科研团队的核心课题和成果之一。近几年来,包括橡胶沥青在内,西安公路研究院养护所科研团队先后完成了十余个省部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市级奖励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书籍7部,获得专利19项,主持编写陕西省地方标准10余项。新年伊始,记者采访了这支硕果累累的科研团队,这支“高产出”的团队并不“庞大”,加上带头人郭平,共有5名在编人员,每人带领1-2名在校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
科研是为解决实际问题
2007年从事路面技术咨询以来,通过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技术咨询,郭平带领养护所科研团队已参与指导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000多公里。能够把技术咨询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稳,都源自他们在路面课题研究、科研攻关上的不懈努力所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在工地的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把问题带回研究所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把解决办法带到工地上试验、改良,这个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的过程,就是把团队“切实解决路面施工现场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科研思路落到实处的过程。目前,该团队在温拌沥青路面技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路面再生技术这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推广上,取得的成绩格外喜人。
为降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施工过程中有害气体排放量,团队课题组完成“乳化型温拌混合料添加剂研发及应用研究”,成功研发HH-X温拌剂,有效改善施工环境,延长施工时效,研究成果获中国公路科学技术三等奖;为将温拌技术在传统热拌混合料中进一步推广应用,课题组完成了“HH-X型系列温拌剂研发及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HH-X型温拌剂及温拌技术在神府高速、西商高速公路、咸旬高速公路、延延高速公路、黄延扩能工程高速公路、211国道淳化马家镇段、316国道凤县段、神木~杨伙盘二级路、307国道定边段和靖边段、210国道一级公路等陕西省内路面工程,以及京藏高速呼包改扩建工程、广南高速公路、三淅高速公路、西宁绕城高速公路等省外路面工程中成功推广应用。
在搞科研、做好路面技术咨询的同时,由该团队编制的《陕西省“十三五”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发展规划》于2016年3月颁布实施,这也是我国首部省级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他们开发了“陕西省交通运输标准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这也是我国首个省级交通运输标准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收录了国内外交通运输标准3000余项,提供快速检索、标准查询、标准动态信息、标准制修订文档下载等服务。
据悉,2018年,西安公路研究院养护所科研团队除了基于路面养护的课题之外,还将为吴定高速、山阳至柞水高速公路以及宝鸡地区大中修工程提供路面技术咨询。
团队的力量
该团队在2009年、2015年和2016年,先后完成西安市交通科技项目《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在西安地区应用技术研究》、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基于高温稳定性能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推广应用研究》。期间,通过技术咨询工作,项目组成功将橡胶沥青路面在铜黄高速、黄延高速扩能工程、三星快速干道、关中环线中推广应用了300多公里,橡胶沥青封层在铜黄高速、黄延高速扩能工程、十天高速、机场专用高速中推广应用了300多公里。
2007年,该团队首次将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应用于西阎高速公路中,并在陕西省干线公路中首次推广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榆林、渭南地区的干线公路中首次采用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2017年在铜川干线公路中首次采用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不断总结积累,团队先后主持并编写了陕西省地方标准《水泥稳定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规范》,让冷再生技术扎根陕西。“只有最合适的技术,没有最好的技术!”这句话,是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养护所科研团队成员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因此,在进行冷再生技术研究的同时,该团队在延安――安塞高速公路中引进了就地热再生技术,采用研究成果指导湖北、广东等地区的就地热再生施工。
团队的执行力
湖南人张娟说话利落、身材清瘦,跟着郭平搞了十多年科研,是团队里的“大师姐”,早已在西安安家。两个90后李艳和邱业绩,分别于2014年、2015年先后从长安大学硕士毕业加入养护所科研团队。采访的那天,团队里的马庆伟不在,出差去陕北工地了。养护所科研团队,除了基于养护路面的课题研究、试验检测之外,路面技术咨询也是他们的主要工作。马庆伟常年奔忙在全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大中修工地上,负责提供技术咨询,现场解决问题。
记者清楚地记得,两年前他们的成果栏里写着“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20多篇,获得专利10项。”两年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增加到30余篇,专利又多了9项。“我们这几个人都是急性子,所以干起活儿来快!”张娟半开玩笑地说。“但从结果来看,你们是又快又好啊!”
说起团队的执行力,大家都一致认为这要归功于团队团结协作、互相补台的工作氛围。团队里每个人手里都至少有3个课题,加上路面技术咨询有时候要出差去工地,大家的事儿都很多,“好在我们一直很团结,郭所负责总体协调还要四处跑工地,有急活儿了我们几个就一起上,自己商量分工和配合,内部从来没有推诿扯皮。这些新来的年轻人也都肯学肯干,上手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张娟说。工作刚两年多的邱业绩也表示:“刚工作的时候,有什么不懂的我们就问,张娟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地跟我们讲,每干完一个活儿做完一个课题就感觉自己能学到好多东西。”前辈知无不言,新人虚心学习,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张娟和邱业绩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养护所科研团队高效率、高产出的原因。
科研是一座永无止境的“高峰”,对于养护所的科研人员而言,成绩只代表过去,创新才是唯一使命。在党的十九大描绘的交通强国战略部署中,养护所这个科研团队,立足陕西交通,服务陕西交通,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推动陕西交通事业的发展,向“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这一神圣目标昂扬迈进。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