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期 第66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4-1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山区高速:运营管理的新课题
----------西汉公司运营管理报道(上)      
新闻作者:文 / 郭少言

    秦岭是一座神秘的大山,而如今,天堑变通途,现代化交通与大山亲密接触,它们将发生怎样的博弈与故事?

    随着陕西高速公路建设向秦巴山区延伸,近年来,不少山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运营管理问题随之而来。山区养路人力资源紧缺,隧道桥梁众多,观测要求高,冬季大雪封山,除雪车柴油上冻,夏季山洪袭来,冲击公路桥梁,开矿扰动山体,发生严重落石……西汉公司分管运营的领导颜宗科告诉记者:“山区高速修建的难度大,运营面对着更大的挑战,目前,山区高速的运营在我省还是一个新课题,没有什么现成经验,我们也正在探索阶段。”
    去年11月,户县柑岔沟山体崩塌,连续3天不断有滚石落下,最大直径30公分的石头砸落到纸坊收费站。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主任赵法锁博士山体崩塌调查报告认为,该山体有一条新形成的错动裂缝,山体正在整体的变化破坏之中。秦岭管理所负责人说:“虽然,落石区离高速公路还有好几百米远,还没进入公路管辖范围,但我们从那个时候建立起了落石记录”。像这样探索大山的记录还有许多,记者看到一份《秦岭管理所温度及天气变化记录》,从去年11月份开始,分别在纸坊、朱雀、七亩坪、黄冠收费站,每天8时、14时、20时、0时4个时间点作温度气候监测,每月出一本详实的记录。这份观测记录指导着养护工作,管理所工作人员掌握温度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对冻融地区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前兆;夏季,针对桥、涵等结构物较大的温度应力,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减少安全隐患。记录显示最低温度为零下20.6度,秦岭所所长王峰说:“除雪车的柴油和电瓶里的电解液都冻住了,能对付这种低温的20号以上柴油关中地区都买不到,只能到陕北去买。”除雪全靠人工,而这些山区许多地方都是曾经的无人区,招工相当困难。西汉公司运营部门发动内部力量,克服困难,雪灾期间,500多人在路上除雪,西汉高速比原预计提前4天畅通。这4天的经济效益是800万征费额。
    山洪如猛兽,可不管什么环保,今年的汛期意味着对这条生态高速的生物防护部分的严峻考验。山岭重丘区,地质复杂,排水系统庞大,高边坡较多,容易发生水毁。面临西汉高速通车后第一个汛期,颜宗科介绍说:“各个管理所已经做出防汛预案,排好值班表,秦岭所还成立了30人组成的应急抢险小分队,高边坡和易滑坡路段作为重点巡查对象。”宁陕管理所辖区72公里路段有143座桥梁和68座隧道,副所长雷亚超说:“我们目前对桥隧采取预防性养护,用专业观测镜、水准仪等设备观测桥梁的细微变化。对泄水孔、伸缩缝、涵洞、通道不定期检查,随时清理淤积和垃圾,排除病害,尤其是排水系统,一定要保证排水的顺畅。”位于秦岭管理所的“西汉高速公路监控中心”是目前国内一流的监控中心,可以对全线桥梁、隧道实时监控,收集各路段交通信息,异常和违章情况可随时通报交警与路政部门。
    西汉高速线路布设远离108、210国道,茫茫大山之中,保畅的压力非常之大,一旦主线出问题,几乎无法从半道分流,从涝峪口到龙亭142公里路段没有分流点,汉中方向来车要从宁陕连接线出去上210国道,得翻过平河梁、月河梁、秦岭3座大山才能抵达西安,分流108国道也一样要翻几座大山。颜宗科介绍说,我们已经总结出一些应急经验,涝峪段平均两公里设一个紧急通道(联络通道),可把下行线(汉中至西安)事故多发区的车辆引入上行线,将路上车辆分流进宽敞的秦岭服务区,隧道内禁止停车,这样便于事故路段救援,处理一、两小时的事故是没有问题的,杜绝了继发事故;另外,管理上不断加大力度,交通管理部门和交警部门联手合作,强化车辆限速、应急预案的实施;硬件设施也正在安保工程中完善;我们以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不断探索、完善山区高速的运营管理。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