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4期 第164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1-16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我和《平凡的世界》
新闻作者:■ 祁淑娟


第一次知晓《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要追忆到八十年代末我上中学的时期。记得一个假期,我无意从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首播。男播音员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和娓娓道来得讲解至今在耳边萦绕,我第一次对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1975年农村出生的我对于小说中描写的人、事、物感到无比的亲切,眼前浮现出一幅幅身临其境的画面,仿佛是我所经历的故事,又仿佛主人公就在我的身边。我爱上了贫瘠的土地上饱受磨难的他们,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将会成为书中幸运的兰香、辛苦劳作的秀莲?还是经受磨难依然坚强生活的少平……
1995年我考上了大学,终于有条件做遵从于内心喜欢的事了,我最想看的书就是在我懵懂的时期激励我成长、获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偶尔的机会从同学那里借到了这本书,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这次阅读使我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作者路遥创作的背景。路遥1949出生,1992年因肝病去世,他的弟弟在他去世后写了一篇文章,名为《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苦难、殉道、“牛马般的劳动”,这是路遥为自已设定的人生。在贫瘠土地上出生的孩子的内心,需要一种崇高的、悲剧性、毁灭性的力量,照亮和燃烧自己。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三部书的创作过程中有一种殉道的悲剧精神,他与疾病抗争,用尽最后的一丝力量完成了作品,真可谓油枯灯灭。贾平凹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从路遥的经历中,我仿佛看到了人物原型,明白了他为什么要给书中各个人物那样的结局。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世界边缘的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奋斗的执着、美德的力量。在精神坐标闪耀的世界,他们是真正的王者,但他们最终都被拉回到真实的世界,被披上了悲情的色彩,生活总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是路遥要表达的平凡的世界,一部很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2015年《平凡的世界》终于被拍成电视剧播放,它又一次在人们心里开始了新的生长,原著小说脱销。四十不惑的我终于可以通过如此逼真的人物演绎更深地理解作品。剧中一首首悠长的陕北民歌如同主人公们婉转的倾诉一般,诉说着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使人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滴血液舒畅欢快起来。亲爱的黄土高原,给人们展现了朴实、豪放、生生不息的激情和力量,让人们懂得了珍惜人世间最珍贵的亲情和爱情。
2017年的暑假,孩子老师要求孩子假期阅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我曾想只要儿子将来一有时间,我首先推荐他读这本书。于是,我又一次和儿子一起重温了这本影响我一生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年轻人成长与奋斗的故事,1975年至1985年农村的政策改革浓缩其中,它凝结了一代人共同的生命记忆,人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更重要的是,这种青春叙事,像一束永恒的光,超越了特定年代,依然照射着当下的青春世界。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让我们把这种穿透时代的生命力传承下去。洗尽铅华始见真,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侵袭、功利心态的膨胀,这些平凡的价值力量,难道不是极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难道不是我们面对人生风雨最为坚实的依靠?相信生活,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做一个真实而坦荡的人,这是《平凡的世界》道出的人心深处的呼唤。 (作者系西商分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