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期 第164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1-1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对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考
新闻作者:文 / 姚 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并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必须抓好的重要任务。这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如何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全面从严治党与企业改革发展同频共振,取得较好的成效,笔者进行粗浅的探讨和思考。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国有企业纪检机构作为企业的政治机关,一方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引导企业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把对党忠诚作为必须坚守的生命线和立身之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本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要做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坚定维护者,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督促企业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新部署,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做到发现问题早、警示提醒早。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专项巡察检查,实现警示提醒常态化。既要紧抓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滥发津补贴等易发的老问题,又要密切关注新动向新表现,及时发现隐形变异不正之风。要把责任压实,持续保持深纠严治的高压态势,释放严管严查的明确信号。要督促企业结合实际制定修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以此作为监督执纪问责依据,决不能让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卷土重来。要以更大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督促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浮躁、不浮夸,追求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以艰苦奋斗、崇尚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勤俭节约、崇尚清廉的家风,带动民风社风向善向上,推动优良作风成风成俗。
始终把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作为治本之策。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遵循。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是企业党纪党规的维护者,必须时刻牢记使命,坚决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一方面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让党员和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另一方面要坚持践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更要注重抓早抓小,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日常发现的苗头性问题,要敢于“发声”,对一般问题及时进行约谈函询;对大多数“破纪之初”问题,不搞下不为例,及时给予轻处分或建议进行组织调整;而对于严重违纪的决不姑息,给予重处分或重大职务调整,并充分利用这些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形成震慑,认真剖析引以为戒,努力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根本保证。健全的组织体系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保证。要以专业化建设为导向,以提升执纪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塑造一支对党忠诚、政治可靠、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干部队伍。要坚持设立党组织同步设立纪检监察机构、同步配备纪检干部。严格纪检干部入职资格和条件,推行同级纪委审核、上级纪委备案管理制度。要把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制定企业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通过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实践锻炼等多形式、多途径的学习培训活动,促使纪检监察干部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增强监督执纪问责的底气与自信。要坚持打铁自身硬,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教育、工作过程管理和执纪行为监督。要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健全纪检监察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标准和规范,完善纪律审查各环节操作规则和工作流程,制定监督检查办法,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作者系省铁路集团纪委书记)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