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6期 第164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1-2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第一版 下一版 >
聚民心 惠民生
----------礼泉、眉县“四好农村路”观察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 李 华
2016年,礼泉县投入资金5.8亿元,新(改)建县乡公路11条,里程达256公里,创造了礼泉交通发展史上年度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里程最长、速度最快的三个第一。2017年,礼泉县入选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眉县则是在农村路全域性无死角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在提升交通出行品质上下功夫,让群众从“有路走”到“走好路”,是2017年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路通则百业兴,四通八达的路网连接每一户百姓,让老百姓更便捷地获取各种社会资源,从而找到更多、更宽的致富路子,依托“四好农村路”,两地的群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做服务 提品质
政府部门的理念变了
近两年,眉县交通运输局在“百米舒心保洁工程”上已投入200多万元。何为“百米舒心保洁工程”?就是在建设村道的时候“再往里一点”,把生产路也一起硬化,50米,100米,工程虽然不大,但“出门就有好路”,百姓却实实在在得到了方便。就像眉县交通局局长薛岁林说的,“我们在为老百姓做好对接服务上下了功夫”,从“搞好建设”到“提供服务”,政府部门的思想观念变了。
“让乡村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市民待遇,”近两年,眉县依托发达的农村公路路网,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截至2017年年末,全县24条公交线路173辆公交车达到了122个建制村全部覆盖。公交对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军人、残疾人和1.3米以下的儿童实行免票政策,这个单由政府买。光通车不行,还得让群众坐得方便坐得安全,现在的眉县,以前那种“招手停”、班次少、不准点的班车被整点发车、定点停车、票价便宜的公交取代,老式的柴油公交车也在逐步被纯电动新能源车取代。

道路通达之后,品质提升是关键。在眉县河营路上,202路公交车大理村站的停靠点,记者见到了一个集公交站点和干鲜杂果市场于一体的港湾式候车亭。在眉县,这样集纳特色农产品销售的港湾式候车亭一共有12个,这是政府部门考虑到公交沿线农产品产业特色和实际专门设计修建的,消除了以前“马路市场”的安全隐患,实现了通行车辆港湾式停靠服务和特色农产品无缝隙销售对接。

聚人气 聚财气
农村路沿线的幸福味儿
1月18日中午12点37分,202路公交车停靠大理村,48岁的宗志杰下车准备去大理村办事。宗志杰是眉县红河村人,和爱人一起在红河谷景区经营农家乐。“准时准点又便宜,我经常坐这趟公交车去县城给农家乐搞采购,回程的时候包一辆轻卡把货一拉,现在路好了,方便得很。”宗志杰说。每年的4月份到国庆节后,是红河谷景区的客流旺季,由于交通便利,加上物流采购都方便,宗志杰家的农家乐经营得红火。“农家乐一年收入能到6、7万元,家里还有5、6亩猕猴桃,一亩果子能卖6、7千元。”这么一算,宗志杰家的年收入轻松突破10万元。
王长官寨村是眉县首善街道的大村,村里20多公里路全部硬化,并配有13个保洁员负责道路的日常保洁和养护,这也是眉县“村养护、镇管理、县考核”养管模式的体现。王长官寨村的这13个保洁员乃至全县总共960多个保洁员岗位,属于县政府给的公益性岗位,村上招收保洁员会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个岗位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据村长李永祥介绍,王长官寨村有7000多亩徐香猕猴桃,一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左右。虽然今年阴雨多,但因为路好,客商的车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根本不影响销售。现在,村里已经建立大小冷库150多个,猕猴桃每年有稳定的销路,人均收入过万元,依托“四好农村路”,王长官寨村的猕猴桃产业链日趋完善。
在礼泉,张神村的村民出门就是8米宽的东兴大道,这里以前是一条不到3米宽的石子路,错车都很困难,苹果、梨、葡萄等早熟水果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东兴大道边就是村民们的苹果园,隔离桩和防护网让路田分界格外清晰。村民李永刚的微信响了,他打开一看,是苹果的求购信息。自从把苹果销售搬上“微商”平台,李永刚的微信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条来自全国各地的购买信息,中通、邮政等快递物流已经覆盖张神村,好的时候李永刚一天能发走100箱水果。尽管电商在张神村还没有规模化、集约化,但凭借路的通达、物流的便捷,李永刚们的脑筋已经活络起来。“客商到果园收苹果,一斤苹果也就卖7毛多,卖不上价钱。现在我们尝试电商销售,在网上卖苹果好了一斤能卖到几块钱,物流货车开到家门口,发货也方便。”李永刚说。
新物流 新业态
产业带动脱贫攻坚
40岁的贺成龙,是礼泉县绿天地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合作社的基地位于礼泉县史德镇史德村,紧邻安阜路,拥有100多个拱棚,其中温室大棚有90个左右。这些大棚以种植番茄、圣女果和小乳瓜为主,2017年合作社还尝试种植了2棚章姬草莓,目前,草莓已经成熟即将上市。采访当天,贺成龙在草莓大棚和工人一起打叶子。说起大棚前的这条安阜路,贺成龙很自豪:“来我们这拉货的商户夸得最多的就是这条路,路好路宽,他们说车随便走、随便倒、随便掉头!”2017年,贺成龙拉了30多户贫困户进合作社,合作社出资出硬件、贫困户出人力,“一个棚卖的钱,合作社和贫困户五五分。”贺成龙说。按照往年的销售情况,一个棚的西红柿大约能卖5、6万元,这么算来,在这个棚里劳作的贫困户就能分到2到3万元。2018年,合作社以这种方式带动的贫困户从30多户增加到了136户。
在眉县国家级猕猴桃批发市场,齐峰果业的副总经理李晓敏带记者参观了他们的猕猴桃生产线。来自法国的两条清理、分拣流水线,来自西班牙的包装设备,每年3亿元的销售额,产品出口9个国家,除了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合作之外,还有自己的“玩果”电商品牌,齐峰果业已经俨然一幅成熟国际范儿。“我们的猕猴桃已经做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了!”李晓敏不无骄傲地说。齐峰果业的发展,是眉县近些年大力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眉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在县城建设眉县综合物流园区、二级货运站、国家级猕猴桃产业物流园区等,形成了区域物流分拨中心,构建了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目前,全县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企业达71家,2016年网上销售猕猴桃等水果3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