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期 第66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4-1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建设环境,拿钱能买来平安吗?
新闻作者:文 / 冲 潮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早已成为流传最广的一句口头禅。以耗资巨大的公路建设工程来说,资金保障是重要的基础。在建设西部强省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强势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惜举重债,加快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然而,“一切向钱看”似乎成为一些地方或部门解决和处理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
    笔者在一次与项目建设单位了解建设环境问题的交谈中,对方给的经验是“只能拿钱买平安”,就是给些“协调费”、“保障费”、“服务费”等等,以求得地方部门的保障支持。这些支付的款项均以“协议”为据,细细分析,条条在理,你修路是自愿的,我服务是有偿的,有些“协议”看似天经地义、两厢情愿,实为无奈之举。据说,要当好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首先要学会给村长、乡长和有关部门送礼,甚至要给当地的“黑恶势力”保护费,否则,要正常开工、平安施工是绝对不可能的。笔者曾遇上过一位村长带人阻路的场景,“主力”是妇女老人,人人脸上难掩不配合的表情,只见村长站在挖掘机下,声称“拿500万,否则休想动工!”原因暂且不说,这场面真让修路人心寒,据说这竟然是受某个乡镇的旨意。咱修路怎么这么难!曾有施工单位为了“平安”施工,在地材采购、劳务选择、临时用地等方面一让再让,这边摆平了村干部,那边横出位乡领导,听说有的竟然被逼得干出人命来,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还有些地方需要修高速边上的地方路,只要把钱给地方就行了,爱怎么修就怎么修;有些征地拆迁问题迟迟解决不了,项目建设单位只好“违背”上级文件规定,提高补偿标准,再给点“协调费”。今天这个地方来“诉苦”,明天那个部门又在“喊冤”,想方设法争吃“唐僧肉”……
    如此做法只能导致建设成本增加,花出去的“平安”钱用在哪了、怎么用了、得到平安了吗?大部分钱没有用在建设管理上,也未必兑付给了老百姓,“受益”的只可能是个别人和部门,甚至存在更多隐情,这个帐在建设过程中恐怕没人细算。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质量“平安”验收,为了资金的“平安”到位,每每以小恩小惠蒙混过关。暂且不说质量是否本身合格、资金批复是否本来合理,这种做法确实给交通人脸上摸了黑。由此看出,“拿钱买平安”不是长久之计,反而助长了一些人或部门的贪心私欲,这样的事例大有抬头蔓延之势。相反,在安全管理方面,检查发现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本应该花的钱舍不得花,往往埋下施工安全隐患。
    笔者走访了几个工地,看到建设现场“以优秀的人品,建高质量的公路”的标语,再看周围挑灯夜战的大干场面,确实令人震撼,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单纯用钱买不到的。在交通建设大干快上的今天,我们需要有行业内外和地方上下的通力合作,拧成一股劲,履行好应尽的职责,规范项目管理制度和办法,共同营造平安和谐的建设环境。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