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一大早,分组上路突击除雪的时间都过了,还不见养护股长井涛的人影。副所长石建军给井涛连打了3个电话,都没人接。天气晴了几天,路上的积雪积冰都清得差不多了,这一天,延西高速铜川新区管理所的除雪除冰工作也进入尾声。
井涛平时都起得很早,工作也是出了名的细心负责,石建军觉得蹊跷,赶紧让除雪车司机李岩去找。另一头,在前一晚的碰头会上跟井涛分在一组的路政中队长沈国平已经护送除雪机械提前出发了。等到9点多,还不见井涛出现,沈国平拨通副所长张宏瑞的电话。
“井涛不行了……”电话那头的张宏瑞已经带着哭腔。
除雪保畅攻坚期间,沈国平一直没跟井涛分在一组,直到11日这天的收尾突击,他俩和张宏瑞分在一组。沈国平心想,这平日里“不分家”的养护和路政,终于可以并肩作战,把演池立交以北西安方向这块最难啃的骨头突击掉。
谁知井涛这一倒,就再没醒来。
除雪保畅大考
1月2日至7日,铜川地区下了三场雪,铜川新区管理所辖区范围内积雪最深超过30公分。除雪破冰及时,保障道路通畅,保障司乘安全,这场10年罕见的大雪对于只运营了6年的延西高速来说,是场大考。
1月8日清晨,铜川新区管理所所在地的气温低至零下14度,比邻近的泾阳县的气温要低9度。气温低,温差大,加大了除雪保畅工作的难度。铜川新区管理所管辖的58公里高速公路,地处丘陵,全线除了跨线桥之外,有各类桥梁117座,从铜川北到关庄北40公里连续下坡。桥梁涵洞、连续上下坡都是除雪保畅工作的难点,加上沿线车流量大,并且大货车比重占到车流量的70%,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棘手又艰巨。
1月12日采访当天,我和石建军一起出发上路,他们继续做除雪的收尾工作。上午从8点到10点半,两个多小时时间,石建军手机的通话记录就有21条,这是除雪保畅攻坚期间的“正常节奏”,“井涛也差不多是这样,一天4、50通电话很正常。”石建军说。作为养护股股长,井涛就是这场除雪攻坚战的“大管家”。融雪剂的调度找他,设备和人员的调配找他,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他也得操心。体力劳动和这些“操心的”脑力劳动同步,柳沟大桥、漆水河桥、沮河特大桥,井涛和同事一起上路,一个点一个点地巡查疏通。采访当天,养护股工作人员申双伟让我看了他手机里的一段小视频。视频里,井涛正拿着铁锨一铲一铲帮打滑的大货车铲掉轮子周围的积雪让大货车顺利通行,动作麻利。因为他心里清楚,大货车走不动,后面就得堵。那几天,微信运动里井涛每天的步数都超过2万步。
在高速公路不封闭的情况下,除雪保畅工作又要复杂很多。降雪初期,除雪设备快速清理出一幅通道供车辆安全通行,但很多双驱动轮的车不按车道走,来回碾压,不仅把车轮上的冰雪又带到清理好的车道,还把积雪车道的雪压得更实,上冻之后积雪变成厚厚的积冰。反复撒盐,清了又清,积雪、积冰还有车道的暗冰,一轮接一轮,操不完的心。
3日晚到4日凌晨的降雪量最大,6日到7日又下了一场,铜川新区管理所全部人取消休假,男同志全部上路投入除雪保畅战斗。3日傍晚,雪越下越大,井涛下午6点多上路,一口气忙到4日凌晨5点多回来,稍微休整了一下,早晨9点多就又上路了。这些天,他们在路上忙着指挥装载机推着半坡熄火的大车上坡、忙着帮打滑的货车铲雪、忙着给沿路的司乘送去热水和方便面,自己却全然不知冷、不知累、不知饿。 (下转三版)
采访手记:
最可爱的人
采访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奋战在除雪保畅一线的普普通通的工作者。
马重坤,铜川新区路政中队路政员,因为雪天路滑,在保畅途中摔断了右手手指,他夹了夹板缠了绷带简单处理完就又上路工作了;1月8日,郭伟刚一岁半的孩子头部脸部重度烫伤,但见除雪保畅任务艰巨人手紧缺,他一直不吱声埋头干活,直到10日晚上10点多才去跟沈国平请假;跟郭伟刚一样,李超妻子临盆,阵痛入院,见岗位上离不得人,也是埋头干活直到孩子出世……
在他们嘴里,没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豪言壮语,却实实在在干着“舍小家为大家”的事。对家人,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忙完这阵子就回家。”在他们心里,能去给孩子开一次家长会就是最幸福的事。面对采访,他们的回答简单质朴:“工作性质就是这样!”
是啊,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要心系道路的畅通、心系司乘的安危。路上的事儿,都是不容推脱的大事,工作的事,都是不容马虎的大事。在他们眼里,吃这碗饭,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这不正是对一份职业的敬畏、对爱岗敬业的最好诠释吗?
他们是大时代的小注脚,他们是保障交通运输行业运转的小小螺丝钉,他们身上有杠杠的责任感,他们身上有满满的正能量,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第一版
下一版 >
热忱融冰雪 生命写箴言
----------追记铜川新区管理所养护股股长井涛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 李 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