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期 第66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4-1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山间里的那片彩霞
新闻作者:文 / 赵少军 杜志诚
    随着春天脚步的来临,两亭工区养护的210省道0K―34K段,正经受着冬冻春融,路面病害的出现和车流量增加的侵蚀。使得养路职工迎来了春融后处治路面病害的又一次考验。
    三月十五日这天清晨,蔚蓝的天幕上,太阳刚露那金灿灿的脸,东方一片彩霞。连绵起伏的山间,轻雾缭绕,镶嵌在山水之间的公路上,来往车辆穿梭不停。在九公里处的路面上停放着压路机、五征车和两辆拖拉机,路的两边有四只红白相间的施工标志,像四个哨兵一样精神抖擞地警示着远处开来的车辆,七八个身穿桔红色标志服的养路人,正在紧张地处治路面坑槽和翻浆,有的在挖坑槽,有的在专注地清扫着坑槽内的碎石杂物,有的正在前面细心地操作切割机……一时间,洋镐挖路面的嘣嘣声,发动机有节奏的嗒嗒声和高速旋转的钢盘切入路面的吱吱声,还有过往车辆的鸣笛声,相互交织在一起,犹如一首壮丽的交响曲,在清晨空旷的山谷上空回荡……
    在这群人中,有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显得特别的突出,他就是两亭道班的班长贺宏伟。这位勤劳朴实的陕北汉子,语言不多,干起活来,却有股冲劲和拼劲。凡是补过坑的人都知道,挖坑和卸料是补坑工作中两个最累的活儿,前者吃力,后者既脏又烧,那黑乎乎的柏油,只要稍微粘上一点,不但很难洗掉,而且会烧伤皮肤,可他却全然不顾。此刻,他正抱起一袋七八十斤的黑料,两只挽起袖管的胳膊,青筋暴起,是那么的有力。十九袋、二十袋、二十一袋……约摸一支烟的功夫,他已卸了整整二十五袋黑料。汗水进入双眼,他全然不觉,他喘着气,脸涨得通红。我看他那么累,便去端过一杯水给他,他那黑乎乎的大手,接过水杯一饮而尽,眼睛却盯着迎面而来的行车,“老张,车来了,注意安全!”看着他忘我的劳动,听着他那朴实无华的语言,我不禁感动了。
    “老朱,把震动开开,多滚几遍。”人群里发出宏亮的一声。说话的是这次补坑工作的现场组织着和指挥者――张新团。他正一手执锨,对着端坐于压路机上手握操纵杆的老朱,大声地说道。话音未落,只听压路机已发出那强大有力的振动声:咚咚咚……一遍,两遍,三遍……听着这庞大的铁疙瘩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的双腿感到了脚下的地面在颤动,一粒粒符合级配料石被压进路基,而张新团的脸上也露出了塌实和安稳。作为一名组织者,对工序繁杂的场面,他举重若轻,忙而不乱。半幅开挖,半幅摊铺,半幅碾压整平井然有序,整个“车间”里除了机器声、铁镐声外,没有呼喊,没有呵斥,有的只是平易的交谈,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操作。
    “张监理,验‘货’,看咋个样了?”趁着片刻休息,张新团半开玩笑地对站在旁边的张宗兴说。而张宗兴煞有介事的迈动他粗壮的双腿,摇摆着胖乎乎的身板在上面踩了踩说道:“瓷实的很!”顿时引来了大家一阵笑。玩笑、调皮赶走了苦闷和疲乏。在他们身后的路面没有了坑槽,留下一大片黑油油的路面,行车过后,路不再发出痛苦的呻吟,因为公路人为它们疗过了伤。
    省道210像一条黑色的巨龙,时而穿梭在群山之间,时而飞架润水之上,在这初春的季节里,乍暖还寒,但满山的山桃花已按捺不住,争相竞艳,公路两旁的金丝柳趁其它兄弟未醒,抢先抽出嫩芽来陪桃花,满山如霞似雪的桃花,随公路蜿蜒的两行金丝柳,不时还点缀着桔红色的小布点,在晚彩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耀眼。明天还会彩霞满天。      (作者系麟游公路段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