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期 第66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04-1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家乡的“水泥路”
新闻作者:文 / 唐志强
    在儿时的记忆里,有一条从乡下进城的路。漫长颠簸的“水泥路”和那破旧的蹦蹦车,都成为童年记忆里残缺不全的片断,若隐若现。
    依稀记得那条土路,上面是一层黄黄的沙,延伸向远方。它静静地躺着,毫无生机。走这样的路常遇到大风天气,车内黄沙飞扬,衣服上便落下薄薄的一层灰;遇上雨天,路上泥泞不堪,车上车下都是泥水的天地,这段路被乡亲们称为唐家河的“水泥路”。在这样的路上走着,常可以看到村子里的义务养路工把路边的泥沙推向路的中间,再铺好,以方便车辆的行驶。当时觉得这些农村里的义务养路工太辛苦,为了让村民们走上一条像样的路,他们总是天阴天晴地干着,那时的“水泥路”,说白了就是泥水路,坑坑洼洼的,坐车的和开车的感受都是一样,颠簸是旅途的主旋律。
    慢慢地这种路况改变了,回乡下,那路已变成了用沙子和当地沟里产的一种料浆石铺成的石子路。路,光光的,石子路一直伸向远方。路边有泥土的气息和绿油油的庄稼,上坡下坡,转弯,车子平稳多了,还通上了面包车。这时回家的路总是短的,不知不觉中,村头的路口已能远远望到,这时下车的脚步也是轻松的,村民们满怀喜悦。
    再后来,我成家了,再回家乡时,原有的老路旁又修了一条新的水泥路。
    老路依旧,新路宽敞干净,越来越多的车辆,不再在老路上行驶了,都走新路。路两边的村子也修建了农村客运候车厅,城乡之间的距离又缩短许多。自己驾车行驶在真正的水泥路上,老路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我目光所及之处,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
    走在新路上,心里其实还是怀念当初的那条“水泥路”。新修水泥路边的石子路,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略有损坏,偶然开车驶过,心里却有别样滋味,因为这里的一切于我都是那么的熟悉,包括哪里有棵树,哪里有个转弯,哪里有个小路口等等。
    如今我更喜欢回老家,感觉路程并不是太远,更重要的是路好。路路畅通,视野开阔,俗语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路好了,乡亲们菜园、果园里产的蔬菜、水果等才能方便快捷地从农家送往城市销售;路好了,可以让远在外边工作学习的儿女方便地回趟家,看看老爹老妈;路好了,可以招商引资,发展一方经济,共建雄伟大业……
    老路、新路,都是我熟悉的乡路,它们陪我走过了无数个春秋,伴我成长,并见证了世事的变迁,走在路上,我思索万千。它们是家乡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更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公路建设日新月异的一个体现。愿我们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作者系扶风管理段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