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4期 第16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2-2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兄弟,这个年我们一起过
新闻作者:文 / 杨建全


我们到达镇巴县观音镇大市川村时,天空的细雨还在密密地斜织着,或近或远不时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给这个大巴山腹地的小村庄带来新年的气息。
唐元德是我三年前在汉中市中心医院认识的“病友”,他的肺因为吸入过多杂尘,不得不一次次奔走大小医院,而我也因为“小病大养”和他在狭窄的医院病房里成为了胡侃瞎聊的朋友。
看见我们的到来,蜷缩在火笼炕边的唐元德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眼睛里闪出了喜悦,嘴里一个劲地说:“过年里,你们也不在家里呆着,跑这么远的路!”他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年轻时,他和村里许多后生怀着赚大钱的想法,在矿山、隧道打钻,每掘进一米就有近十块钱的进账,一年活路不断就能拿回家几十万,但他们却忽视了“干钻”(钻头上不通水)扬起的粉尘对他们身体的伤害,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防范措施,就在密闭、狭小、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周而复始的工作。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只要打钻老板一声召唤,他们就会抛妻别子、义无反顾地一次次去搏命。
四年前,唐元德觉得自己的身体忽然不对劲,四肢无力,咳嗽不断,偶尔痰中还带有血丝。他想起几个已经离世的同村工友曾经在死前一段时间也是这种症状,他有点怕,但侥幸心理让他觉得他不会也是那个走霉运的人。但是,到矿山不到三个月时间,他的手已经无力再举起那二三十斤重的钻机了,气喘、胸闷、乏力,他不得不走进医院去检查。“矽肺病”,医生的诊断让他欲哭无泪,他深知这病和癌症一样,目前的医学水平根本无法根治,他的肺会像一个放在桌子上的馒头一样慢慢地风干,最后衰竭,窒息而亡。去北京、上海、西安的大医院一次次化疗,西医、中医、民间秘方,一切办法穷尽,家底慢慢地掏空了,亲戚朋友们能借的钱已经借遍了,病却越来越严重,走几步路就大口大口地喘气。媳妇在带他去治病的路上“走丢”了,上初一的女儿不得不辍学回家,成为他的专职护士。
他的脸色在柴火的映衬下,有了一丝血色,往事娓娓道来,似乎与自己不相干。眼前这个不到四十岁的年轻汉子,病魔已经将他和他的家庭击打得支离破碎。桌子上堆积到屋顶的中药是他一个亲戚前几天送来的“祖传秘方”。已经到除夕了,家里丝毫找不出新年的味道与温度,门上的对联还是两年前媳妇在家时贴上的。我们将“年货”从车里搬了上来,大家七手八脚很快将一个个盆、碗、碟子摆上了桌子,这些对唐元德来说是一种久违的奢侈。他的女儿告诉我,家里来财渠道有限,平时的生活日用品基本靠亲友和村镇政府的救济,他的父亲现在已经没有力气拿起一根葱了。她养的几只鸡生的蛋用来购买油盐调料等生活品,吃肉他们是不敢想的,偶尔谁家过红白事,她去给帮忙搭手,回家时,给父亲用塑料袋装上几片肉让他解解馋。年夜饭吃得沉闷,唐元德眼里噙满了泪水,筷子哆嗦着夹不住要吃的东西。他知道生命就像一支即将燃完的蜡烛,明天,对于他来说是不敢憧憬的,他的每一天都在惶恐、焦灼、痛苦、黑暗中度过,今天和昨天一样,今年和去年相同。
正月初二,我们不得不返程了,唐元德在女儿的搀扶下,拄着棍子将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至我们的车徐徐启动。看着视线里慢慢模糊了的唐元德父女,我的心情五味杂陈,更多的是一种酸楚、无奈、无力,我们能带给他的只是一丝对人世最后的眷顾与回眸,尽可能让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保留一点人世间的美好记忆。
 (作者供职于汉中公路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