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4期 第16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2-2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健步度过大年初一
新闻作者:文 / 甄彦宁


老家在西府麟游山里,从宝鸡开车两个多小时就能回去。尽管山路弯曲,阴面路上还有冰雪没有完全融化,但过年回家的心情却是那样的急切。
过了三十,就是大年初一。初一才算是正式过年了。
早上一起来,先吃饺子和臊子面。其实现在对过年最没有奢望的就是吃了,好吃的对我、对孩子们早已没有诱惑力了。但对初一早上的饺子和臊子面我却情有独钟,怎么也吃不够。
吃完早饭,大家都在讨论中午的集体活动。“中午去哪里逛,慈善寺还是石鼓峡?”“去一个下午能回来的地方,而且还是大家都想去的地方”。最后大家决定爬青莲山,过一个环保、健康、快乐的大年初一。
青莲山是老家县城南面的一座山,早在隋唐时就是皇帝卫戍部队的驻地。这里群山结秀、林茂草密,南端诸峰恰似一朵盛开的覆莲,故名青莲山。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用“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的佳句来赞美它。
全家除了小宝宝和看小宝宝的人,都集体行动,三三两两,前前后后,沿着东边最远的路上山了。
上山路是一条大约三米多宽的水泥路,距山顶高约150米,全程下来大约有10公里左右。
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追逐嬉闹,大人们说着话、聊着天,一点也感觉不到累,也感觉不到山路漫长。
聊天的话题最多莫过于回忆过去。我们小时候,也就是80年代中期,对于能在过年的时候美美吃点好的、好好放松玩一玩那是最大的期盼啦。当然这不光是小孩子的期盼,也是男女老少所有人的企盼。大年初一这一天,除了玩就是吃。全村人都在村里的文化室那里,看电视的看电视,打扑克的打扑克,谝闲传的谝闲传。等到中午一点多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回家吃饭去了。家里妈妈做的凉菜、热菜十几道,凉盘子自不用说,过年期间顿顿都有,热菜有炒土鸡蛋、蒸甜米、炒豆芽粉条、炖排骨、油炸花生米等等,一个比一个好吃。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满足地吃喝着一桌的美味,尽情地享受着过年的感觉。那个时候,过年能吃着这些东西,就感觉很知足了,可以说幸福指数也是蛮高的。
现在过年一桌饭菜比过去丰盛多了,但吃过了却没有过深的印象,也没有想起来就流口水的那个感觉了。
一路上回味着儿时亲情的幸福和时代变化的喜悦,也感慨着岁月催人呀!平时大家都在不同地方忙自己的事情,难得今天在一起交流聊天。父母不在的日子里,我们手足之情依然浓厚。
半山腰有座风雨亭,可以一览县城东面的风景。第一站停歇的地点便自然选在了这里。驻足亭里,放眼望去,山城的美景便览于眼底。大家都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欣赏和赞叹着县城一年的变化。没想到搞绘画的侄子却突然来了个抓拍,把大家爬山略显疲惫和看景喜悦的自然神情留在他的手机中,还迅速配上音乐编成了美拍,发到了网上去了。
山顶有座寺院,名叫青莲寺。五六个居士正在大殿的台阶上唱着佛歌,听起来很好听,就是听不懂。进寺的善男信女们虔诚地向一个个佛像烧着香、磕着头。有些家里有今年考学的、升职的、求偶的,还大气地掏出几张人民币塞进功德箱。但愿他们每个人都能心想事成。
下山途中,碰到了一台废弃在路边的“延河”牌小四轮拖拉机。80年代农村人都很羡慕有个拖拉机的家庭,一个村子也就一两台。看起来这个铁老兄停在这里有些时间了,一个轮子都不见了。尽管大家走得人困马乏,但突然都来了兴致,不顾车上灰尘,纷纷上前合影留念。三哥还嚷嚷着坐上去,说:“快照一张,我要发到微信群里,给大家说,这是我2018年换的新车!”
我们边走边拍,也把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引来其他亲戚的羡慕和点赞。同时看到表姐一家去附近一个景点游玩,不断吆喝人山人海的拥挤和返程没有车的尴尬。
看到这,更感觉到2018年大年初一我们一家选择健步行的正确。没有热闹景点的烦忧,没有打牌小赌的争吵,有的是亲情的沟通,有的是家庭的温暖。
细细想来,传统过年的一些民俗要改变,一些民俗还是要好好坚持下去。不管是改变还是坚持,我想,过年的感觉还是要真正回归到家庭亲情上去。在这个时候,家人、亲戚团聚,在一起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尽尽做儿女的责任,拉拉话儿,让劳累一辈子的父母好好开心一下,让我们的孩子也在大家庭里好好感受一下兄弟姐妹之情,让天底下最真实最无私的亲情在此时更加温暖、更加团圆、更加幸福。
 (作者供职于宝鸡市交通运输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