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7期 第167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5-2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一版 下一版 >
红直道 连陕甘
----------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建设初记      
新闻作者:文 / 图 周迎春 詹宏宇

“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修建了横跨陕甘、纵贯南北的秦直道,将人类第一条‘高速公路’载入史册;革命战争年代,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陕甘边区,铸就了永不磨灭的红色革命精神;进入新时代,陕西交通人迎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踏上建设交通强省的新征程,誓用三年时间,打通陕甘通道断点,续写陕西交通新的篇章……”
这是《红直道-连陕甘》电视短片里的解说词。在支党河钢筋加工场项目简介展示牌前观看这部宣传短片的时候,一条笔直的通衢大道仿佛就展现在眼前――这条被建设者称为“红直道”的高速公路,就是国家高速公路银(川)百(色)线(G69)湫坡头(陕甘界)至旬邑高速公路,即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
新模式推广新经验
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项目由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负责建设,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和征地拆迁总承包“双包模式”,由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负责建设管理,由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总承包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建设,由陕西省交通工程咨询公司负责工程监理,陕西交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负责工程试验检测。目前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各参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建立了各自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
该项目是交通集团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的试点高速公路项目,有助于进一步总结前期管理模式的成效和不足,边试点、边总结、边评估、边完善,不断优化项目管理办法,合理调整项目管理框架,充分发挥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中设计、施工优势资源的互补,实现1+1>2的良性互动。同时按照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积极探索改进模式管理体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型经验,为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发展开一个好头,也为今后在全省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中全面推广“改进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新险紧”四大特点
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起于旬邑县赤道乡,与银百线咸阳至旬邑高速公路相接,止于陕甘交界,与甘肃省规划的甜水堡至罗儿沟圈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24.939公里,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概算总投资25.24亿元。
该项目控制性工程主要为“两桥”“一堑”“一枢纽”。“两桥”:一是支党河特大桥,全长1438米,主桥为85+4×160+8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二是梁渠沟大桥,全长758米,主桥为75+2×140+75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一堑”:连续长度约2公里的深挖路堑,最大挖深58米,单体挖方量342万立方米。“一枢纽”:赤道复合型枢纽互通,占地面积约800亩,设置10条匝道,连接咸旬高速(G69)和菏宝高速(G3511)。
古有直道通九原,今建高速连陕甘。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银百线(G69)陕西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甘两省重要的高速公路通道。项目对深入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和陕西省高速公路网,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人文景观和煤炭等资源开发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工程具有“高”“新”“险”“紧”四大特点。“高”是支党河特大桥最大桥高185米,最大墩高175米,为目前国内在建“主墩最高”的桥梁工程。“新”,一是工艺新,梁渠沟大桥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新工艺,在我省桥梁结构设计及施工中尚属首次;二是模式新,项目建设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征地拆迁总承包的“双包”新模式。“险”,该项目控制性工程均处黄土大沟壑纵横地段,且支党河特大桥部分桩基、墩柱位于滑坡体上,施工质量、安全管控风险大。“紧”即项目合同工期为36个月,除去冬、雨季等不利天气因素,实际有效工期仅24个月,工期紧。
提出“12345”建设理念

“红直道,连陕甘”。项目建设初期,旬邑至陕甘界建设管理处就提出了“12345”建设理念,即以“1个统领”(以十九大新发展理念为统领),“2种传承”(传承秦直道历史文化、发扬陕甘老区革命精神),“3项提升”(理念提升、管理提升、品质提升),“4位一体”(设计、建设、运营、服务),建设“5型高速”(资源节约、品质引领、环境友好、智慧服务、文化创新)。 

全力打造品质工程。管理处根据交通部品质工程指导意见,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陕西交通集团品质工程实施方案,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了品质工程实施细则,依托路基、路面、桥梁三类工程实体,通过创新应用和自主创新两种途径,实现工程设计水平、“五化”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工程质量水平、安全保障水平、绿色环保水平和项目品质文化七个方面的提升,全力打造品质工程,争创省级优质工程。
全力打造平安工程。管理处对标交通部平安工地考核标准,按照陕西省平安工地建设要求,制定项目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狠抓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安全风险管控、安全技术管理、安全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平安工地建设七个方面管理,实现项目安全管理目标,争创“平安工地”示范项目。
全力打造绿色工程。全面贯彻十九大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国家绿色设计规范和节能设计标准,在总体设计、房建和机电设计中体现绿色、节能、环保和智慧交通等设计。在施工中采取弃土造地、同步绿化、废水沉淀、抑尘降噪等措施加强固体废物、水、大气、噪声污染的治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力打造阳光工程。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在项目建设领域构建“告知、教育、承诺、监督”四位一体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在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交通集团党员干部“八个严禁”,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之以恒正风肃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以点带面推进项目建设
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项目自2017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面临着前期手续办理繁杂、土地报批无政策、冬季施工难度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对此,项目建设管理处科学谋划、统筹布局,以控制性工程支党河特大桥、梁渠沟大桥以及赤道互通立交工程开工建设为突破口。紧盯前期手续办理,采取了专人、紧盯策略,工作人员多次赴京与审批单位随时、及时沟通,同时、同步办公,使初步设计在短期内得到批复,为后续招标工作创造了先决条件;全力加快施工图设计,优先对控制性工程支党河特大桥施工图设计组织专家现场踏勘和召开评审会,为支党河特大桥的及早开工创造了基础条件;超常规保证工程用地,在征地拆迁手续不全、补偿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管理处一方面落实专人积极推进用地申请手续办理,另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与旬邑县政府沟通出面担保,首先拿到了临建、便道及支党河特大桥8号墩的用地,为工程开工创造了实质条件;加强征地拆迁工作,项目征迁保障工作紧紧依靠市、县(区)各级政府,提前沟通,加强协调,合力推进项目部驻地建设用地、施工便道用地的房屋拆迁等工作;合理安排进度计划,针对控制性工程支党河特大桥、梁渠沟大桥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第一时间拉通施工便道并硬化,为分部驻地及工区建设提供基础条件;加强机械设备及电力保障,按照工期节点安排,针对支党河特大桥8号墩、9号墩桩基施工及时开通支便道、整修场地,加快钻机、电力供应等设备进场;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安排专人配合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加快项目账户开户、开工预付款保函等事项办理,精简程序,加快资金拨付,确保建设资金充足;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通过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工程质量安全及进度考核管理体系,并召开多次会议不断统一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推进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建设前期克服冬季施工种种困难,落实冬季施工专项方案,采用砂仓地暖加热和水加热,混凝土罐车棉被包裹保温,混凝土养生搭暖棚保温等措施,确保完成了控制性工程的便道施工及部分临建工程;加强技术交流学习,针对项目控制性工程梁渠沟大桥主桥在我省初次采用的波纹钢腹板连续刚构形式,组织设计、施工人员对临省同类桥梁工程施工现场观摩和召开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学习。
进入2018年,项目建设管理处紧紧围绕全年目标责任,以春季大干动员会为推手,重点攻克建设用地报批瓶颈,3月23日项目征收甘肃省正宁县林地1.4454公顷获甘肃省林业厅批复同意,4月13日,项目征收旬邑县林地24.5449公顷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同意,至此,该项目林地使用正式获得完整“绿卡”,全线林地手续的批复保证了支党河特大桥、梁渠沟大桥、赤道立交等控制性工程的顺利施工。截至目前,该项目控制性工程支党河特大桥、梁渠沟大桥主桥以及旬邑服务区征地拆迁已全部到位,全线构筑物及地面附着物清点已全部完成,林地手续已全部获得批复,土地手续已报至咸阳市国土局。各参建单位驻地已全部建成启用,8处临建完成5处,支党河特大桥和梁渠沟大桥主便道已全部修通……至此,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项目以点带面推动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效果,有力的确保了项目建设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实现。
今天,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者充分发扬陕西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精神,在陕甘大地上铸造着新时代最壮美的通衢大道,必将为陕甘两省经济社会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