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期 第181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9-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一版 下一版 >
70年
新闻作者:文 / 图 郭少言 袁立忠

1b2.png

七十年前,站在一个新国家百废待兴的起点上,那一笔近代史的旧帐让中国人背着沉重的包袱,积贫积弱都堆积在赤条条的双肩之上。仿佛有这样一个负重的形象,他(她)扛过了那些艰苦的岁月,带着乐观,不乏天真与勇气,一路前行、奋进不息。这就是我们,扶老携幼,走了三四代人。见证新中国成立的激越心情和陕西交通艰难起步的峥嵘岁月的老人们,已经年逾八九旬。很难亲眼回望,更不能亲身感受,只能通过史料、照片、回忆录,观看这一艰巨的历程。

时代在发展,中国在崛起,七十年的陕西交通是不断开拓与奋进的过程。记得那张发黄的老照片,邓颖超坐着马车去临潼的路一片泥泞。新中国刚刚成立时,陕西只有1908公里的道路能够通行汽车,汽车也没必要有多少辆。那时候需要修很多的路,那时候的国家还很穷。以工代赈、群众义务投劳、地方集资……都是我们想方设法、奉献血汗的修路办法。1989年,陕西在全国首次引入世界银行贷款修了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西三线就显得很重要。从拼搏力气的无援之境引入了资金和技术、管理和规范,从那时,陕西睁开了看世界的眼睛。交通人埋头钻研,拿出世界第一流的交通科技,挑战着黄土高原的深沟大壑与秦巴山区的崇山峻岭。

新的时代到来了,陕西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创新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70年,陕西交通实现了加速度飞跃,为中国西部经济的腾飞插上强有力的翅膀,如今陕西公路的通车里程是建国之初的93倍。党的十八以后,在建成现代化交通的三秦大地上,交通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明服务、扶贫攻艰、提升群众满意度上,为人民交上一份饱蘸心血与情怀的答卷。

“大爱在心,为民开路”便是我们的初心。七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继续前行。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