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一组。
铜川是一座山城。老城区的地形,就像她名字中的“川”字。中间的那一竖,就是漆水河。漆水河东岸,是沿着山脚修建的210国道,铜川人叫它“二马路”,它曾经是铜川和延安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漆水河西岸,也是在山脚下修建的城市道路,叫“一马路”。原市委、市政府、铜川矿务局、铜川煤炭建设公司、市上的主要党政企事业单位,就集中在以红旗街为中心的漆水河两岸。三个平行的地市级单位,医院、学校等各自独立,让这个川变得异常狭窄、非常拥挤。
铜川曾经以煤炭、建材闻名遐迩,她又成了污染严重的城市,曾经被认定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铜川煤炭资源枯竭,地下被掏空,这里又成了人们眼中即将报废的城市。
就在我们村,曾经也有几个小煤窑。那时候,西安、咸阳、渭南等地的汽车和拖拉机,经常来我们村拉煤。
村上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还没有正式名字。因该路要经过村上一条叫“红土坡”的大沟坡,村人就把这条路简称“红土坡”。它是我们村600多年一直使用的生产生活路。
“红土坡”总长不过1000米左右,但坡非常陡。大雨过后,雨水顺坡而下,两边或中间的路面和路基,常常被雨水冲毁,变为极不规则的水渠和深水坑。没有水渠的地方,到处坑洼不平。
后来,为了拉煤方便,村上人先后用黄土、粉煤灰、煤渣、碎石填补路基、铺设路面。但用不了多久,水渠、深水坑、坑洼不平的路面又会再现。
最令人伤心的是,这条路上经常发生事故。
本地车辆和村民一不留神就会被路上的水渠、水坑绊倒,外地车辆事故率更高。特别是外地拉煤的拖拉机,因不熟悉这个坡的路况,刹车性能不好、满载煤炭的大拖拉机走到半坡十有八九会出事,经常上演车毁人亡的悲剧。这个坡“杀”过、伤过的人,估计不下100人,人们便送它个外号——“杀人坡”。刚死过人的那几天,很多妇女和儿童晚上不敢从这里经过,必须有男人护送,才敢去上学、上班、回家。
有这个坡,村民基本不能骑自行车。因为下坡时,人不敢骑车;上坡时,车还要“骑”人。记得1986年,我上大学利用暑假给自己挣路费生活费,就在村上的煤矿买了一架子车煤去外地卖。但我一个人无法将这车煤拉出村子,因为过不了“红土坡”。年迈的父亲和母亲就必须跟着我。下坡时,他们踩在架子车后边,我才能一点一点往下挪;上坡时,父母又必须在后面使劲推。
1995年,为了促进煤炭经济发展,市上决定改造“红土坡”路,升级为运煤生产路,起名“黄环公路”。该路全长约20公里,它把黄堡镇东塬片区六个行政村的路连在一起。黄环公路比起“红土坡”不仅宽了、而且平了。它彻底绕开了“红土坡”,在坡南新修了一段。全部是柏油路面,拉煤车跑起来更快、更安全了,可以风雨无阻地通行。后来区上开通了“村村通”小公交,群众出行更便捷了。
再后来,由于环保方面的要求,小煤窑陆续关闭,村上的主要经济来源断了,我们不得不谋求转型发展。
老天还真厚爱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
虽然地处渭北旱塬,到处是山沟峁梁,干旱少雨,要靠天吃饭,种庄稼、种蔬菜、养猪、养羊、养牛都收获甚微。
但我们村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灾害较少,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资源匹配合理,是苹果、桃、柿子等水果最佳适生区的中心地带,与世界名牌苹果——美国蛇果的主产地华盛顿州的维纳契极为相似,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为生产优质苹果的理想地区。
早在1974年,铜川苹果就被选定为国宴用果,铜川市被确定为全国外销苹果基地。我们村的苹果,果型端庄,色泽艳丽,香甜爽脆,风味醇厚。甜度高,密度大,无污染,耐储存,是果品市场上的宠儿。
我们村的桃注册商标是“孟姜红”,果型大,色泽柔美亮丽。果皮为正宗桃红色,果肉呈淡黄色。熟透了的桃子,轻轻拽起果皮,就能看到黄亮黄亮,点缀着几许红丝、几多红晕的果肉。咬上一口,一股吃仙桃圣果般的感觉油然而生。2005年,“孟姜红”大红甜桃荣获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09年,孟姜塬村被国家桃产业协会批准为“安全优质高效示范基地”,从这年起,孟姜塬村举办了十一届桃花节。
现在,村上有省级标准化示范桃园、省级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现代农业观光园、温室大棚,滴灌全覆盖。我们村已成为集生产、包装、储藏、加工、物流、销售、休闲采摘、旅游观光、农家乐餐饮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经济体。我们的产品,已远销北京、广州、俄罗斯等地。差点忘了告诉您,我们村就是古代传说“孟姜女”的故里!
说了这么多,好像跑题了,既没有说“红土坡”,又没有说“黄环公路”。其实没有跑题,以上成就,都是因公路变化而产生的结果,是用倒叙来表达。
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成果,其原因正是,2016年,由区政府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投资1.74亿元,对我们村的道路又一次进行升级改造。原来的黄环公路变成了黄环旅游公路。
这是铜川市首次利用PPP模式合作修建的高标准、高质量的公路,采用三级公路建设标准,绿化投资是同类公路的三倍多;建有服务区、大型停车场和观景台。
通过实施公路项目,带动了农业、文物保护和利用、旅游、经济、文化等全方面发展;路像一根银绳子,将黄堡镇境内的耀州窑遗址博物馆、梁家塬古戏楼、孟姜女故里等13个旅游景点与耀瓷小镇、黄堡工业园、“孟姜红”水蜜桃生产基地等连在一起,相互借力、联动发展。这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发挥公路大项目带动小项目作用的精品杰作。
一条路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条风景线后面,还有很多更加迷人的风景。来我们村观赏桃花、体验“姜女故里,秦人村落”的人更多了,这条路把我们村变成了一个旅游景区。
早在几年前,我们村已经实现了小康。我们村的目标是争取早日奔向富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羊。
欢迎您到我们村参观,来我们家做客,品尝我们村款待外国元首的苹果、供奉神仙的甜桃,分享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作者供职于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