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期 第181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9-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我爷爷的故事
新闻作者:文 / 蔡旭涛


3b1.png

每当我去任何地方,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回家后总会与爷爷分享异地的风土人情和一些趣闻。几十年来,爷爷对我的娓娓描述从不厌倦,更是诚欢诚喜。老人那清澈又深邃的眼神充满着对外界的向往。

其实,爷爷年轻的时候完全有机会走出“农门”追求向往的生活。由于家庭的拖累,他不得不守着那几份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爷爷克勤克俭,承星履草,为人也忠厚老实,从不与村民交恶。几年下来,家里的光景有了改善。

有人问过爷爷:“老蔡,你那时不是都出去了吗?咋又回来了?咋不找国家解决下?”爷爷豁达地付之一笑:“我现在日子过的还算红火,村里的能人们都眼馋着呢。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劳动,就能致富,农民和干部都是一张嘴,吃饱就行了。”

以前也听父亲讲过爷爷的事,不过在那个年代爷爷真要成了干部,那现在也真没我们什么事了。

爷爷生于1945年,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祖国发展历程的风风雨雨,正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

现在爷爷已是古稀之年,老人家依然精神矍铄,一直延续着晨耕、午休、晚读的习惯。爷爷喜欢看新闻联播,年轻人都在玩手机,也没人与他争电视,但老人总在你耳旁“叨叨”着中央要开什么会议,哪位领导人要出席,谁要出国访问……我们也就是“嗯、嗯”地敷衍点头。爷爷会心一笑:“娃娃们咋能不学政治,不关心国家大计哩。”

爷爷对祖国有着特殊的情感,这是他那个年代人的共性,纯粹、质朴、有信仰。爷爷与二爷在太祖父的影响下,一生都在做毛主席忠诚的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追求着共产主义事业。

我在陕北工作的这几年,带着爷爷寻遍了陕北的红色景区。从洛川会议到延安革命圣地再到米脂杨家沟。每到一处,老人必先瞻仰毛主席塑像。随后,我领着爷爷四处参观,爷爷兴致勃发,指着墙上的图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每次战役的地点、战斗英雄、指挥官、战略意义,爷爷都了然于胸。

之后我工作调动来到了蓝田,便一心想着带老人去转转,这里有他“七个月”的回忆。爷爷一直念念不忘与他一起工作的同志,时常牵挂着那里村民的光景是否已经好转,牵挂着他那同食同住的伙伴是否还在人世。

去年八月,我驱车带着家人沿着S107省道驶向鄂邑方向。行至蓝田段,道路宽广平坦,两旁山峦青翠,一座座美丽的村庄不断闪现。这熟悉而陌生的地方令爷爷忧喜参半,老人仅凭模糊的记忆在这已是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寻找着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樊家坡村。

重返“故里”又遇故人,圆了老人多年的梦想。

爷爷17岁初中毕业后不久便在我们村担任大队会计,一支钢笔、一把算盘、一本账本,翔实地记录着村里收支来源、农具配发和生产土地,从未有过差错。但每次做完账后他都忧心忡忡,台账收入微薄意味着农业萎靡,村民没有收入,温饱难以保障。佐证了此刻的中国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的形势依然严峻。

直到1963年,中央相继发出“五反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和“前十条”《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各地陆陆续续试点开展农村“四清运动”。这期间爷爷仍然担任着大队会计,每日精打细算着。

1965年,中央又提出“二十三条”,渭南专区要抽调各县积极分子。鉴于爷爷的优秀表现,被抽调参加“四清”运动,也就是所谓的农村社教运动。爷爷猜到中央有意调整农村产业,定是要扭转农村乾坤,总算是盼到了希望,便欣悦地告别了家乡,积极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之中。一个月的集训后被分配到阎良谭家堡公社民合大队,为期七个月。“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倒也真查处了一批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行为的基层干部,对当时农村混乱的经济管理现象也有了初步的摸底。爷爷也算人尽其才。

翌年四月,爷爷再一次被抽调,被选派到蓝田县樊家坡村二队。号称“万人工作团”的社教运动在陕西如火如荼,爷爷热情高涨,干劲正足。带着分配来的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两个高材生——张少武、沈发亮开始着手工作。随后组织群众学习文件,宣传毛泽东思想,积极培养生产队长,坚决打击“四不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期间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而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随着“文化大革命”的不断深入,传来了各地相继爆发了乱搞斗争、打人、重点集训、乱扣帽子的消息。爷爷察觉风向不对,原本只是为了防止出修正主义,去伪存善,却成了阶级斗争。经济没有搞上去,竟搞出了人命来,有些人已经偏执过狂。他哀叹道“社教运动是教育,不是整人”,意志变得消沉,每日闲下手来,一天两毛钱的西红柿,得过且过。到了八月,毛主席要接见红卫兵,张少武和沈发亮于九月份提前撤出了工作小组北上。熬到了十一月份,这期运动结束,爷爷也撤了回来。

到了年末,中央发文将“四清运动”纳入“文化大革命”中去。社教运动宣告结束,但真正的浩劫——“十年动乱”从当年的《五一六通知》就已经开始。这十年,对爷爷来说最是不堪回首,可能与太祖父被打成反革命,遭遇灭顶之灾有关。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太祖父得以平反,爷爷才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干到2002年退休。

 (作者供职于蓝田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