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校园里书声朗朗:君子曰: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墙外,菜市场叫卖声声:西瓜又沙又甜,便宜卖了,一块七一斤……
墙内是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座落在西工大校园的东南角,这里原是大学校园的学生宿舍,现在被西工大附中“挤占”,改建成一所设施一流的中学校园,足见西工大附中的名望和霸气。西工大尽管是西安仅有的两所985院校之一,在全国航空航天专业院校中属一属二,但比起它的附中名声还是逊色了一些,经常被人们戏称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西北工业大学。附中的老师对学生讲,不好好学习就到隔壁上大学去。2019年高考从这里走出了88名“清北”的学生,2019年中考从全省向这里走入了690分以上的近千名学霸。
这里的学生辛苦劳累,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上学,到晚上11点半才可睡觉。周六、周日对他们只是一个有别于周一、周五的称谓,依然是上学、做作业。学生们开玩笑,西工大附中把暑假过成寒假,把寒假过成国庆假,把国庆假过成周末,把周末过成平日。这里的学生刻苦自律,老师从来不用管理课堂纪律,即使下课、放学也很少有喧闹之声。学校安排晚自习家长轮流跟班,学生学习之安静竟把无事可做的家长“哄”睡着了。
墙外是一条长约1公里的马路早市,是城市管理者按照“疏堵结合”的思路,在取缔马路市场时留下的“活口”,以方便市民生活。马路早市要求商贩早晨9点以后必须收摊并将卫生打扫干净。这里的蔬菜水果新鲜便宜,吸引了许多市民,逢周末更是人流穿梭不息,异常热闹。
摆摊的小商贩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租住在城市的边缘,这几年随着城市城中村的改造加快,可租住的地方距离这个马路早市越来越远。为了生计,他们大都要在凌晨三四点起床,先去效外的农贸市场趸菜,然后赶天明来到这个马路市场占摊摆摊。由于没人照顾孩子,经常在半夜三更唤醒孩子一同出发,大一点的孩子会帮助大人看摊收钱,小一点的孩子就在拉菜的车子上继续睡觉。等到早晨9点被强行收摊后,本可以回家休息休息,才发现所赚之利全押在剩余的菜上,不卖吧,菜坏烂了,利润也就没了。卖吧,需要再去找个全天候的市场,一直熬到晚上。
一墙之隔,隔开了两个世界。
墙内,每天上课下课;墙外,每天出摊收摊。
墙内的很辛苦,劳心;墙外的也不轻松,劳力。
几年后,墙内的纷纷考上各大知名高校,似锦前程徐徐铺展;墙外的继续出摊收摊,将辛苦所得寄给留守在老家的父母和孩子。
两个世界的人群,他们不相认识、不相了解,虽然时常迎面而过,近在咫尺。
周日早晨,我送完孩子常会顺道在早市买菜,穿梭于这两个世界。我熟悉这两个世界的生活。小时候,出身农家的我每逢寒暑假,都会随着母亲和姨妈来到西安,帮助她们卖菜卖水果。由于不放心表哥四岁多的女儿独自在家,凌晨去城郊进菜都带上她。孩子没睡过几个好觉,大人也吃了不少苦,冬天顶着凛冽的寒风出门,夏天晚上就在街边睡觉,把卖菜的门板翻过来当床用,劳累了一天的酣梦任蚊虫叮咬也难以醒来。如今,看到这些面容憔悴、衣着廉价、泥点满身的小商贩们,还有那些睡眼惺忪、头发凌乱、手脸未洗的可怜小孩子,总让我想起过往的辛酸。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在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娶妻安家生子。我的儿子算是“城市一代”,他聪明好学,今年考上了西工大附中。
我和儿子算是幸运的,跨过了这堵墙。可如今那些还在帮助父母卖菜的,或圈在小三轮车上睡觉、玩耍的小孩,他们还能跨过这堵墙吗?在竞争愈加激烈的教育体系里,没有优越的家境保障,没有优秀的师资辅助,没有摇中名校的好运,他们冲破命运藩篱的力量到底能积攒多少?
我只感到,这堵墙越筑越高,几近冲天!
(作者供职于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