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为人类生存四大要素。而“行”则属交通,对国强民富至关重要。陕西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海拔2800米,商洛市边陲,秦巴山区,大山绝壁,深沟纵横,茂林丛生,一山过后一山迎,十里都无半里坪。解放初期,全县3万户,13万山民散居在秦岭支脉的3万个山沟里,据推算每户拥有山头或沟岔一个。崎岖的羊肠小道,束缚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进步。在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山区到处都是宝,运不出去等于草,要想死宝变活宝,发展交通最重要”。
新中国建立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幸福都是干出来”的真理,艰苦奋斗七十年,取得了今天交通事业的巨变。
1954年前,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修复了国民党败逃时残留下来的民间旧有古道,人行便桥,洵河,乾佑河渡口的木船。
1955年,根据省人民代表的提案,经省政府批准,省交通厅拨款,由长安、柞水、镇安、旬阳、安康5县联合修建。北起长安县太乙宫经柞水县境内到安康的驮运路,212公里,在建国初期没有分寸公路交通闭塞的情况下,对运往西安的货物流通、邮政寄件、恢复国民经济起到应有作用。《陕西日报》发表《人民意见人民办》的报道,赞扬修建西安到安康驮运路的文章。
从1958年起,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修建干线,区乡公路。到1980年12月,经过起步,快速发展,改建提高三个阶段,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北通省会西安、蓝田、长安县,西通山阳、商县,南通镇安、旬阳、安康县,辐射区乡(镇)通达村的公路网络。
1958年8月至1966年7月,是柞水公路建设的起步阶段。用7年多的时间,先后建成县城到镇安县、县城到宁陕县广货街3条公路全长89公里。
1966年8月到1974年7月,是柞水公路快速发展阶段。用8年的时间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先通后畅”的建设方针以备战备荒为口号。开展全民动员,集中力量,突击进行,先后建成县城到凤镇区。东坪到蔡玉窑区,蔡玉窑到红岩寺区,磨沟峡口到镇安县古道岭4条县级公路,18条区乡公路,总里程达361公里。1966年县上成立了24人组成的公路勘测设计队,1974年县革委会在蔡玉窑区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把全县交通建设再推向高潮。
1970年至1971年柞水县按陕西省统一安排,抽调近3000名干部群众支援三线建设的镇安县到旬阳县公路修建,如期顺利竣工。
1974年8月到1980年底,是柞水公路改建提高阶段。用大约6年时间,除继续安排新建,养护好现有公路外,分期分批对已建成的商(县)柞(水)公路北线,商(县)柞(水)公路南线重点进行改造加宽,降坡裁弯,桥涵配套,增设安全防护工程 将简易公路45公里,提高到4级公路,将4级公路59公里,提高到3级公路,同时修建历年水毁公路78公里。新建乾佑河、社川河、金钱河干线公路桥9座,长540延米,新建乡村架子车路,拖拉机路百余公里。商洛地区交通局在渡船口桥修建现场召开7县交通局长、地道站长参加的观摩会,1980年基本实现社通公路,名列商洛地区前茅。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交通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从而为促进柞水交通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和陕西省统筹规划,先后安排修建了通过柞水境内的西安到安康市的铁路,西安到安康市的高速公路,同时开通秦岭终南山双向居亚洲二位的特长隧道。柞水县安排改建提高县级公路187公里,乡村公路163公里。通过改建提高,公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等级结构明显提高,干线全部硬化,县级公路桥梁配套,排 水设施达标,防护工程增设,实现路基稳定,平面顺适,纵坡均衡,车辆晴雨通行无阻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后,柞水县交通建设重点转移向高山、深沟、村组,基本农田纵深处发展,实现到处有路走,处处有车行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格局。省市合建又修建了山阳县经凤镇通柞水县城的高速公路79公里。当前全县交通总里程1962公里,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69公里,其中铁路67公里,高速公路2条118公里,省级干线公路2条170公里,县级公路4条122公里,乡级公路17条285公里,专用公路4条26公里,村组公路306条1174公里。公路大中小桥62座,3040延米,人行钢架桥14座1210延米,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两家,三类汽车、摩托车维修企业45家,农用车3200辆,摩托车7800辆,13个镇通客运班车,二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6个,招呼站19个,出租公司2个,出租车55辆。交通事业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便利了群众,邮政快递业务百分之九十送达村组;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支援了工农业生产;活跃商品经济,促进了脱贫;离村进城人口不断增长,缩短了城乡差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柞水县也实现了古道天堑变通途。在交通事业发展美好的今天,充分体现了全县广大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参与修路建桥发展交通的宏图大业,已经雄姿巍巍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系柞水交通局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