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期 第181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10-2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养护老手 董永平的一天
新闻作者:文 / 张凯华 付宁宁

老董今年50岁,面色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至少大五岁,他头发花白,皮肤黝黑,衣着朴素,常年脚蹬一双黄胶鞋,用老董自己的话说:他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老董出生在陕西铜川的一个山区演池乡,十七八岁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生产责任制如火如荼,他跟随父辈在家乡打理家里的几亩山地,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又跟着农民工大潮走南闯北,练下了一套泥瓦匠的手艺。党的十八大以后,农村政策越来越好,家乡经济发展迅速,高速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加上年岁增大,对故乡的眷恋越来越深,老董又回到家乡,开始从事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兼顾一家老小。

老董的名字叫董永平,他是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单位的一名领工,从2012年至今一直在包茂高速西耀段从事高速公路小修和高速公路保洁工作。2019年铜川的夏天来的比往年要晚一点,六月了还不是很炎热,对于老董来讲,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养护施工的工作难度要稍微小一点。早上五点半太阳刚露头,老董就已经开始张罗起出工前的准备工作,点到、检查工具、查看工友们的防护服穿戴情况,老董对他所管辖的高速公路沿线施工员要求很明确,夏季在身体健康和视野良好的情况下,清早要尽可以能早地出工。一来早上气温低,人也舒服,干活效率高;二来大清早车流量较少,干活比较安全。老董人很和善,但是对于工作格外“较真”。这天,耀州服务区段落的保洁李大妈没有穿安全防护服裤子,“你为啥不穿防护裤,别以为老板给你买保险了就不拿安全当回事,多少钱能换回你的命?!”老董大声指责到,“回去换!”我们私下问老董:“都是乡里乡亲的,这样会不会得罪人?”老董却说:“我管他们,这是对他们负责”。

六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保洁员们开始打扫各自管辖路段,老董带领小修施工的工友们来到包茂高速演池村大桥,摆放锥形桶、标志牌一气呵成,“我们在桥头把排水渠补一下,你在前面摇红旗,眼窝睁大,有事喊人,不准偷懒!”老董对安全员老张再次叮嘱。高速公路养护小修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没有过高的技术难度,但安全要求和繁琐细致程度却很高。维修排水渠也是一样,不到一平方米的漏洞,老董也要携带水泥、沙子、拌和水、空心砖、片石等等材料和工具,桥下就是深沟,水渠里的施工空间很小,要半蹲着身子弯腰操作。为了确保汛期排水渠安全,老董把漏洞周围十米的排水渠都加固了一遍,到下午一点才维修结束,“吃饭,歇一会,喝喝水”,老董直起早已僵硬的腰板跟工友们说道。由于高速公路作业都在野外,老董和工友们午饭都是自带干粮。

转眼下午两点了,“走,昨天蒸发池清理到关庄立交区了,下午继续”,老董一声吆喝,大家又继续出发……高速公路养护是一项经常性、时限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路面坑槽要在12小时内修补,路面要每天清扫,路肩、边坡上的杂草高度不能超过15公分,破损交通安全设施要即发现即修补,这些工作,老董无一不会,春去秋来,这段路上老董的身影无处不在。

时间过得很快,太阳慢慢下山了,气温也下降了一点,老董抓紧天黑前的凉快天气,赶天黑前又清理完了两座蒸发池。“回家了,老董你跟个资本家一样,把大家管得严的!”安全员老张抱怨道。“干活嘛,要干就要干好,要对得起这份工钱”老董笑着说。

吃完晚饭,老董陪着大孙子玩耍,老董的大孙子九岁了,患有先天性疾病,无法行走,一直需要人照顾。我曾经和老董感叹过:“老董,你确实很辛苦,娃以后难啊!”“没啥,活人还能被尿憋死,总能找到办法的”,老董这么说着,眼神里却有一丝无法隐藏的忧愁。晚上九点,天已经黑了,老董刚躺下准备睡觉,电话响了:“老董,新区立交出交通事故了,抛洒物撞的到处都是,快来处理一下!”挂完电话,老董迅速起身,联系工友,准备工具,很快就和工友们奔向事故发生路段……

都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行家,老董在养护小修施工中就是一个行家,也就是我们说的“老手”。老董的工友们其实和老董的年龄也都差不多,从2012年道路开通到现在,我看着他们一天天老去,队伍里却没有新鲜血液加入。老董的儿子小董跟着老董工作过一段时间,最后还是放弃了。在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高速公路越来越四通八达、年轻劳动力却越来越少,奔波在宽阔高速公路上的小修养护施工员们,大多是一群群像老董一样平凡的“老手”,一群不可或缺的“老手”。 (作者系铜川新区管理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