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期 第181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10-2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万能”的史记辉
新闻作者:文 / 周迎春



作为一名钳焊工,他技术非常过硬;作为陕西路桥集团的老职工,他经常主动去干最脏最累最没人干的活;作为平镇高速LJ-6标拌合站站长,他始终无怨无悔地冲在第一线。他,就是“万能”的史记辉。

“轻伤不下火线”

“轻伤不下火线,生产任务永远排第一。”这是史记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在践行这句话。

有一次他的腿在清理拌合机料仓时受伤,同事将他送去医院治疗,医生建议拍个片子看有没有伤到骨头。史记辉却说,“最近隧道仰拱、二衬、路面同时施工,拌合站24小时作业停不下来,人手本来就紧张得很,不能再耽误时间了。”并强调“我感觉没伤到骨头,不碍事。”尽管随行同事一致劝他,但他依旧坚持不拍片子。由于史记辉的一再拒绝,医生只是做了包扎处理,叫明天过来打破伤针,因为晚上不能打。

第二天,当同事到拌合站看到史记辉带着工人正在检修拌合楼,便要带他去打针,同时为了保险起见不留后遗症,要求他顺便去拍个片子,但史记辉依然固执而倔强地拒绝了。他说,“现在血已经止住了,骨头又没断,我得赶紧把拌合机好好检修检修,不然连续大方量拌灰拌合机出现故障,生产就耽误大了,现在工地这么忙,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去年冬天,施工便道改路,需要迁移拌合站水路,拌合站的师傅们从下午一点开始登山爬坡、拆线移管,晚上七点半还没完成。由于天太黑,抽水泵接线出现故障,水抽不上去,需要把抽水泵重新进行装置,史记辉一如继往地冲在最前面。杂草丛生的深沟里到处都是淤泥,地形狭窄,腰弯腿曲,干起活来磕磕碰碰,很是困难。在用铁丝固定抽水泵时,史记辉的手被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直往外冒,手背上瞬间全是血。同事们都劝他赶紧处理伤口,而史记辉不但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反而还安慰大家,“没事没事,在手背上,不要紧。”经过紧张持续的忙碌,直到听见上水的声音,史记辉才松了口气,并笑着补充道,“马上要打灰了,不能没有水。”

“再难的活总得有人干”

“轻伤不下火线”的史记辉被同事们誉为6标的“拼命三郎”。而“再难的活总得有人干”这句话他也作为信条,并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今年7月,平镇高速6标项目部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洪灾,损失惨重,施工现场、临建及生活区一片狼藉,所有人员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隧道主洞口卫生间被淤泥堵塞,恶臭使每个人都难以承受,但始终没有人愿意去清理。史记辉知道情况后,便忙里偷闲赶到现场,二话没说直接趴在厕所池里进行疏通,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今年夏天,由于工期调整,6标的工程建设任务随之加大,水泥储存罐需要增加两个。项目上急着要用,外调肯定会耽误时间,同事便联系向相邻标段借用两个水泥储存罐,但需要自己去拆卸后拉回来。午饭后的深山里,正当烈日、湿热难耐,史记辉和另外三个人便急着去拆罐。

两个罐里各有约30吨水泥,由于之前下雨受潮并长时间不用,罐内散装水泥结块无法直接清理,只能对罐体进行敲打凿开,让结决的水泥散落下来。敲打过程中散装水泥粉尘灰随风四处飘散,戴的口罩五分钟就得换一次,眼镜片沾满粉尘根本无法看清东西,几个工人只好轮番上阵进罐操作。巨大的粉尘灰呛得直流眼泪,而史记辉一个人承揽一个罐,自始至终坚持不让人去替换。

敲罐、凿灰,边放灰边凿结块,有时灰块突然落下,散装水泥顺着结块直流下来,扑在罐口凿结块的史记辉没能躲开,弄得满身是水泥,头发、眉毛、衣服也粘满了水泥。水泥经过汗水的综合在皮肤上凝结成块,整个人都被糊住了,仿佛一个泥人在炎炎烈日下摇摆。在场的人看了觉着心疼,便多次喊他下来休息,但他根本不听,艰难地爬在架子上继续进行作业。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敲打,两个水泥储存罐终于全部清理干净,史记辉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从架子上爬下来,相邻标段的人都称赞他“太实在了”。就因为干活特别踏实,还有人曾向史记辉抛出过橄榄枝,但他却只当作一句调侃的玩笑话,笑而不语。

“万能的史记辉”

无论是机械修理、台车拼卸、栈桥焊割,史记辉都尽情发挥着一名老钳工、老焊工的专业技能。拌合站、风水管班、型钢加工厂、喷砼料站、杂工班……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去,随叫随到,不挑任务、不讲条件,脏活、累活、难活、没人干的活,项目部首先想到的都是史记辉。“万能的史记辉”,这也是所有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

一段时间,拌合站和施工现场由于沟通不到位,常岀现一些小矛盾和窝工现象。当同事和史记辉沟通如何消除这些矛盾并有效解决窝工问题时,见他电话特别多,便随口问了一声:“史站长,一个月100元电话费够不够?”他憨厚地笑笑,连声说:“够了够了,够用了……”但大伙心里都明白,这哪里够用啊!随时要和机材部、试验室、施工现场、罐车司机等等沟通协调解决各类事情,每天至少接打百十个电话,怎么算都是不够的。

为人憨厚朴实,没有任何怨言,不计个人得失。面对同事对他的赞扬和单位领导对他的这些评价,史记辉却用“责任”两个字作了解答和诠释。他认为,多干点活多挣点钱不但可以补贴家用,最主要的,作为一个单位的正式职工,必须多干活勤干活,全力尽职尽责好好干活,才能对得起这个身份。另外,作为一个老职工,都干几十年了,多干点儿也没啥,再脏再累、再苦再难的活总得要人去做,咱不能眼睁睁看着问题摆在那,甚至影响了施工,延误了工期。

这就是史记辉,他和众多交通人一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大力弘扬陕西交通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推进工程建设,为高速公路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