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陕西交通人的担当。这份担当背后,是陕西交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福利的责任感。在秦岭深处的宝坪高速公路项目,每到一处施工现场,听建设者介绍工程、分析难点,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内,成千上万人驻扎这里,为这条南北大通道的早日建成投用而坚守……
让我们走进秦岭深处,走进宝坪高速公路项目的施工现场,感受这些建设者的风采!
周佳,来自陕西渭南。2007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甘肃平定、天定项目任项目现场技术员、现场工程师,大西铁路13标大荔特大桥项目工区任安质部长,山西原神项目担任项目副总工,湖南张桑项目兼任项目总工和生产副经理,现任宝坪高速公路LJ-11合同段项目总工。LJ-11合同段主要通过大纵坡有轨斜井施工承担秦岭天台山特长公路隧道3185米的主洞和错综复杂的地下风机房建设。其中1号通风斜井左线纵坡-40.175%,全长868.694米,右线纵坡-36.153%,全长962.706米。隧道出渣、材料等均采用有轨运输施工工艺,整体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周佳自2016年10月进场担任项目总工以来,不断创新完善,提高项目施工技术水平,有效解决了项目施工生产中的多个难题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周佳还带领团队,在总结已有设备特点的基础上,独立研发了自行及自锁式二衬台车、可换装式混凝土罐车、轨行式喷浆车、无人操作双轨对称道岔等一系列新设备,有效解决了施工困难和降低了风险,同时申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为项目的安全、优质高效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大坡度斜井有轨运输辅助正洞施工系统已连续高效运行656天,无任何意外发生。2019年,周佳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
王晓东是宝坪高速公路LJ-4合同段生产副经理,这一合同段主要负责秦岭天台山特长公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号竖井。2号竖井设排、送风井各1座,设计净直径为8.5米。井深分别为560.81米、554.68米。其中排风竖井于2019年7月26日贯通,送风竖井于2019年7月30日贯通。看似简单的数字与竖井贯通的喜悦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2号竖井施工现场地处秦岭腹地高海拔地带,冬雪夏雨频发,施工环境恶劣。前期需安装设备,架网埋线,还要严格遵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保障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安全。王晓东作为负责现场施工的副经理,面临层层考验并未气馁,而是多方学习,不断考察,寻求最优的施工方案。500多米的深井,必然面临许多技术难题与安全隐患。他们不仅要组织工人按时体检,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也要与先进技术接轨,邀请高校的相关专家进行实地指导,使用多种监测设备,预防地质和有害气体的危害,实现施工生产安全目标。
身背三角架,手拎仪器箱,每天起早贪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战蚊虫,防酷暑,这就是测量人的辛劳所在。刘方欣是宝坪项目LJ-18合同段的测量员,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刘”。小刘今年26岁,圆圆的脸上似乎还残存着一丝稚气,但他已经在工地上从事测量工作好几个年头了。小刘在项目刚开始时最为忙碌。复测时,工地还没有正式开工,便道也没有修好,导线点的位置距离道路比较远,车进不去,只能靠走路,翻山越岭是常有的事。在宝坪项目中,小刘面对更多挑战,便道修建难度大,意味着他的前期工作也更加辛苦。加上秦岭地形的限制,测量工作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韧劲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对于此,小刘丝毫没有抱怨,他一边擦拭着测量仪器,一边憨厚地说:“累虽然是累了些,可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干呀,我学的是这个专业,也乐意干这一行。”宝坪项目在陕西高速乃至全国高速网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小刘知道测量工作在宝坪项目中同样是重中之重,容不得丝毫差错。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小刘有很精辟的总结:“测量是工程建设的眼睛,是一项比头发丝还精细的工作,测量数据往往都在毫米下说话,需要明察分毫的细心、反复测写的耐心、不怕吃苦的恒心,以及常人难以想象的责任心。”如今,在宝坪项目上,一排排整齐的墩柱平地而起,一片片箱梁平稳安装,都离不开测量人辛勤的汗水,离不开“小刘们”的身体力行与恪尽职守。
何小军是宝坪高速公路LJ-12合同段项目部的一名驾驶员。2016年11月,何小军来到宝坪项目,他家就在离宝鸡不远的渭南,但回家的次数依旧寥寥无几。作为驾驶员兼采购的何小军负责整个项目部伙食与日常物品的购买工作。每次出山采购,来回在路上就得花费五六个小时。每逢下雨或者下雪,山路总是格外不好走,但是项目部还在正常运转,隧道也在正常施工,因此何小军总是早出晚归,伴着山间清风与明月,开车奔波在山岭间。盘旋在秦岭深处的路格外难走,一个弯接着一个弯,开车的人视线极为有限,路上有许多重型卡车,载着易燃易爆的物品,总得小心翼翼才能平安通行。走过一遭秦岭至凤县的道路后,才知道宝坪高速公路的修建与通车是多么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