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期 第182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11-0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百年跋涉 万里通衢
回眸陕西公路100年
新闻作者:文 / 王 惠


天地之间,大道向前,纵横交错的路桥隧道,跨越山河,这些历经沧桑的秦道杰作,勾连华夏文明的积淀与开拓,衍生三秦儿女的远行与探索,打开商业繁荣经济之门,融会文化共通之路,现在正呈现出新时代的风采,徐徐打开通向未来的征途。

道路是行走的文明史,站在陕西公路发展百年的历史节点,纵览公路巨变,公路人用融进血脉的铺路石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俯瞰三秦大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穿过毛乌素沙漠,越过秦岭,绘就出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壮美画卷,勾勒出3864万三秦儿女的幸福图景。

历史风云篇

风雨兼程沧桑路(1919年-1949年)

走进陕西道路的历史,就走进了中华交通史。

从远古时期踏出的野径、到天下第一高速路 “秦直道”、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每一条征服自然、蕴含智慧的征途,都让秦地的触角向远方延伸,穿梭出中华民族前行的轨迹。

一百年前的1919年10月,西堂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安成立,筹建修筑西安至潼关公路,开启了陕西由驿道交通转向公路交通发展的篇章,标志着陕西进入了汽车运输时代。

1921年,改设为官办的陕西省路工局,1930年改名为陕西省公路局。战争年代,陕西公路人始终以民族自强与解放为己任,先后修建了西汉、西兰、咸榆等多条干线公路,组织开展汽车运输和驮队运输,为支援抗战和全国解放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其中,西兰公路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条干线公路;宝汉公路由“中国公路泰斗”赵祖康负责修建。但由于时局动荡和战争破坏,公路发展举步维艰,到新中国成立时,全省能行车的公路仅有1908公里。

历史新篇写华章(1949年-1978年)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公路建设者贯彻中央“全党全民办交通”方针,以空前的热情和高涨的干劲,劈山填沟,拓荒开道,筑路架桥,艰苦创业。

陕西省在建国后迅速组建公路养建机构、出台管理制度,组织抢修、恢复和重点改善重要干线公路,推行计划、技术、财务三大管理,其中的养建分设、施工与测设分设等为以后奠定了基础,成为陕西公路基建力量壮大的一个转折点,陕西公路事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建国后第一次公路建设高潮,带来一波公路快速增长。

“那时候大家干劲特别大,铺黑色路面,建大桥,还修了专用公路。修建的红光专用公路,被称为是全省公路建设中的一面红旗……” 原旬阳县交通局副局长86岁的李宗隧说。

1970年,全省实现了县县通公路。到了1978年,我省公路总里程由1949年底的1908公里发展到38417公里,增长了20倍。

情洒公路筑坦途(1978年—2019年)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改革开放后,奋进的号角再次吹遍三秦大地,陕西公路交通开始实现从“有路可走”到“走得顺畅”的再次跨越。陕西省改革创新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经营、科技及体制机制,使陕西公路交通进入投资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显著的新时期,现代化公路网络得到跨越式发展。

从早期的“米”字型公路主骨架规划,到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高速公路主骨架规划,再到3纵4横5辐射网规划,到如今的2环3纵6辐射7横规划。陕西公路建设经历了优先发展、提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公路转型和优化发展4个阶段。每次规划的调整,都给我省高速公路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巨大突破,普通干线公路网以及农村公路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公路建设篇

高速公路:建设“西部强省”的底气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陕西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缩影。 

1985年,省公路局承担了陕西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重任。西安至三原一级公路,开启了我国公路建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行国际招标、实行工程监理的先河,被誉为“开启了西安北大门”,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标志着陕西公路迈入了高标准、高速度的发展阶段。

1990年12月27日,中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陕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下,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向陕北黄土高原、沙漠和秦巴山区挺进。省公路局承建的“第一条沙漠玉带”之称的榆靖高速公路,填补了我国沙漠高速公路建设的空白。当年施工、当年通车的靖王高速,被业界称为“靖王速度”。秦巴山区“生态环保”建设样板——勉宁高速,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2003年,陕西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目标,随后不断突破,千公里概念不再是遥远的数字,更包含了理念的飞跃、管理的创新、技术的突破、服务的提升和精神的升华。陕西公路人打造出东能通江达海,北可转运能源,南抵川鄂渝,西通甘青新,与周边省份形成顺达通畅的一日交通圈,经济发展、文化联通达到前所未有的便捷。这使得建设西部强省的呼声在高速公路的快速延伸中有了更足的底气。

干线公路:路网体系的主动脉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公路网的主骨架,那么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就是公路网体系中的主动脉。在“要想富,先修路”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全省公路交通系统紧紧抓住“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推进县县通油路、文明样板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不断加快普通国省公路升等改建步伐,形成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普通干线公路改建热潮,到2018年底,我省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不含高速)比重已达到61.7%以上。

陕西公路人创新开展的公路养护标准化、美化工程以“GBM”工程方式在全国开展,建成国道307、312、210三条部级文明路。率先在全国开展干线公路服务区建设探索。公路养护转向主动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和集约型养护。安保工程设施从只具备视线诱导功能的示警桩到具备主动、被动防护功能十几种门类百余种型号的安防设施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全省公路行业着眼未来,积极构建公路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和陕西公路日常养护巡查系统等多个信息化业务系统,全省普通干线公路基本实现主要路段监控覆盖。建立公路通行信息发布平台,“88408840”热线服务电话与“陕西交通服务热线12122”和微博微信平台并网运行。建立健全公路交通应急保障机制,形成省、市两级机械化养护、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体系。提高行业快速反应与应急救援能力。

陕西省公路治超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实行大件运输分级许可,对违法超限车辆实行“一超四究”综合治理。省公路局路政大厅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超限运输治理的“陕西经验”在全国推广。

截至“十二五”期末,陕西实现全省所有县区通二级公路。公路养护管理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五位,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质量全国排名第八位。

目前,陕西各地结合地域特色,正在着力打造“公路设施美、路域环境美、养护管理美、出行服务美、行风人物美”的“五美”干线路。在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美丽干线路上,人们不仅收获了行路的惬意,还感受到了路域文化的浸润,美丽干线公路成为助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村公路:让三秦大地充满希望

通村路连接千家万户、旅游路延伸千山万水、产业路通往万园千企……这些宽阔平坦的农村路,仿佛一条条缎带,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

20世纪90年代后,陕西农村公路建设步入快车道,陕西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意见》,在西部率先提出实现全省100%乡镇通油路、100%建制村通公路的建设目标。2006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陕西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9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西安召开,农村公路管理“陕西经验”开始推向全国。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全面动员、举债投入,用“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办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通村沥青(水泥)路建设高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指示, 2016年开始,全省各级公路交通部门以推进国家和陕西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为重点,打响交通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底,顺利实现全省100%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提前两年完成了交通脱贫的保底性指标。

“以前没路的时候,客商都不来,村民种的冬枣卖不出去。后来路修好了,生意好了,我们成了附近有名的亿元村。”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冬枣交易中心辉煌冬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新社说。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布局合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陕西公路建设者在悬崖峭壁间,凿出了沿黄观光路这条康庄大道。全长828.5公里的沿黄观光路连起了4市12个县72个乡镇1220个村,连通9条高速、13条国道干线以及80条县乡公路,盘活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沿途200万百姓迎来路畅民富的新生活。

一条路可以改变一个村庄,一条路能够带动一项产业,一条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陕西的“四好农村路”,是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也是一条通往美好时代的必建之路。

精神文明篇

陕西公路人用最朴实的情怀,在平凡岗位上,发扬“大爱在心,为民开路”的交通精神和“大道为公 甘当路石 筑路为民 无私奉献”的百年公路精神,为陕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来了积极贡献。

工作30年,安康公路管理局宁陕公路段新路道班班长、全国劳动模范李德现因无偿救助司乘人员不图回报,被大伙儿称为大山深处的“护路神”。面对荣誉,李德现平静地说:“这是公路人应该做的,还有无数公路人正在路上护路。”

公路人不仅要在寒来暑往中坚守本心,还要面对无数次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

面对2002年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袭击,省公路局举全行业之力,在全国首倡“当年水毁当年修复”并奇迹般实现;面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做到疫情阻断、交通不断;面对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有力发挥了生命线作用,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陕西公路人用忠诚和拼搏,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在极其困难的环境里,陕西公路人,一直用科技创造奇迹,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一座50米T型梁桥紫阳汉江大桥、第一座亚洲墩高之最连续刚构桥澄县西河大桥、第一座高墩大跨弯、坡、斜连续刚构桥黑河大桥、第一座劲性骨架转体施工拱桥白沔峡大桥、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延安王家坪大桥、全国最大跨径石肋拱桥阳平关嘉陵江大桥,最大跨径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拱桥堰吉河大桥、西北地区跨径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斜拉桥黄河禹门口公路大桥……

陕西公路隧道更是被誉为中国的“隧道博物馆”,一座座令世人注目的大型隧道贯穿秦巴大山和黄土高原。开启建设新征程的秦岭终南山隧道,将中国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管理技术提升至世界领先水平,省公路局主持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荣获中国公路隧道领域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无数公路建设战线上功臣的付出,照耀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前行之路。陕西公路行业涌现出一批中央和省级“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百佳养路工”等先进个人,省局先后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连续1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多次受到省政府通报嘉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枢纽经济借“道”而兴。截止201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7.71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之时的1949年增长了92倍,比1978年增长了3.6倍。

陕西公路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一代代公路人薪火相传,托举起打造三秦通衢大道。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建设交通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一代公路人在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正在按照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快公路网建设,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能量流、信息等加速聚集,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