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读过一本诗集,是向求纬的《巴山情》,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巴山特色,让我至今难忘。从那以后,“巴山”这两个字便深深烙在脑海,那里的山和水,景和物,人和事,对我充满诱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重庆到北京乘火车走襄渝铁路,一座接一座的隧道让人感到心烦,巨大的轰鸣非常嘈杂刺耳,突然的黑暗使人有些压抑,最大的遗憾是,坐在车内的人无法看到车外秀丽的风景。火车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后,突然停在深山沟里一座大桥上,人们顿时活跃起来,常走江湖熟悉这条线路的人当起了导游,“这是巴山火车站,停在这等着给那些快车让路!”“刚才那个隧道就是巴山隧道,过了隧道我们已经到陕西地界了。”
后来我真的到了陕西。随着西康铁路建成投运,乘火车从西安到重庆不再绕行宝成铁路和成渝铁路,而是改走西康、襄渝铁路,路途时间也由三十多小时缩短至十几个小时。最重要的是,我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巴山、感受巴山、品读巴山。我了解到:巴山火车站是一座建在高架桥上的火车站,地处襄渝铁路全线海拔最高点,有“空中车站”之称;以前相邻的松树坡火车站,一半在隧道内,被称为“棚洞车站”,也叫“地下车站”;镇巴县的巴山镇即原来的巴山乡,竟也以境内有巴山火车站而得名;全长5334米的“大巴山”隧道实为巴山2号隧道,北口在陕西,南口在四川。
唯有交通多壮志,敢叫天堑变通途。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巴山站区的“巴山精神”荣誉展室、一年一度在此举办的“巴山运动会”,以及附近的那几座烈士墓园。“巴山精神”体现的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巴山运动会”作为路地群众运动会,有“巴山小奥运”“大山里的奥运会”之美誉,自1981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从未间断。附近的巴山、活水、宝山、鹿池坝、白腊园等几个烈士公墓,埋葬的是襄渝铁路建设的众多烈士。
再后来,安康至毛坝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其中毛坝至陕川界项目就有桥梁15座、隧道6座,桥隧长度占路线总长的95%以上,建设费用在十几年前就高达每公里近1亿元,就是安康至毛坝段每公里造价也将近9000万元,无论从工程量之大、线路结构物之多,还是造价之高来说,在当时都堪称“史无前例”。建设期间,缘于工程建设的“空前绝后”和对大巴山的情有独钟,更缘于对这条连接川渝之路的期盼,我不但时常关注进展,还经常深入工地采访,宣传报道建设之难,感受阅读巴山之美。
经过交通人多年的攻坚奋战,这条贯通陕西南北、连接四川重庆的包茂高速大通道建成通车,公铁两条交通大动脉在大巴山中交叉并行,蔚为壮观。位于鹿池坝的巴山收费站,因为恰好是包茂高速重庆至西安段的中间点,也是出陕入川的一个省界收费站,地理坐标作用明显。我每当经过,看到收费大棚顶上“陕西巴山”那几个红色大字就感到格外亲切,一种莫名的轻松油然而生。一方面,遥远的路途终于走了一半,无论是回去离老家还是返程离西安都会越来越近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巴山”这两个字给我带来了亲近感。
经常从此路过,对巴山收费站也有些了解。作为陕西“南大门”,为更好地服务司乘,树立温馨、便捷的交通窗口,自建站以来,巴山收费站的员工就以“巴山精神”为激励,深入践行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和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打造了“梦巴山”服务品牌,受到司乘的肯定和赞许,引来兄弟单位观摩学习,也获得了不少荣誉,比如陕西省公路收费站规范化管理合格单位、陕西省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单位活动先进单位、三星级收费站、市级青年文明号、服务明星站等。
当然,我偶尔也会在巴山收费站短暂停留,为节假日坚守收费、保畅一线服务司乘的他们拍个照,或做新闻报道,或发朋友圈,算是宣传也算是祝福。然而,随着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推进,巴山收费站的相关设施正在逐步拆除。前些日子我再次路过时,曾经雄壮的收费大棚已被拆除,有的收费岗亭也已拆除,看着正在消失的巴山收费站,不觉有种失落感,就像回家找不着路标一样。但想到省界站拆除后通行会更加顺畅,通行费也不用反复过站去交,通行效率大大提高,路途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再者说,作为地理坐标的巴山收费站不在了,但大巴山还在,离收费站不远的包茂高速“大巴山隧道”将会成为我路途中新的地理坐标,隧道的北口在陕西,隧道的南口属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