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门口省界站曹东亮:“它见证过交通行业的巨变,见证过众多的历史时刻。”
从2006年开始,服务于秦晋两省交界处的西禹高速禹门口收费站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这13年中,它一直致力于服务交通,是连接两省的交通大动脉,从酷暑到寒冬,一直屹立于陕西的边陲。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一直从未缺席。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都以自己是一个禹门口人而骄傲,整西禹线,都有曾经的禹门口人,他们曾经都是这里的一份子。今天的禹门口正在卸下自己的担子,因为政策,为了满足人们更加快速的出行,它需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从灯火璀璨,到落日余晖。弹指一挥间,便消失在历史的脚步中。它见证过交通行业的巨变,见证过众多的历史时刻。
西禹高速高陵站ETC发行点杨莉:“ETC应用推广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开之后,对于现在的高速公路通行,会有很深远的影响。”
(杨莉是9月份由西禹公司监控分中心转岗到高陵站ETC发行服务点的,也是高速公路内部择优转岗,开展ETC发行及应用服务的首批人员。)
新技术、新理念一方面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物联网、大数据、无感支付、智能识别,当这些新理念,新技术作用于交通行业,会产生巨大改变,包括正在进行的“撤站攻坚”,也包括不久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站的建设。
我当前岗位的核心还是服务。无论曾经从事的收费、监控工作,还是现在的ETC发行岗位,意义都在于为司乘提供服务、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交通体验。我省已经开始货车ETC办理,交通运输部要求今年年底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工作压力肯定有。但是,能在一种浪潮中顺势而为,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新的岗位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将在这种变化里不断追求新知,加强学习,和同事们一起努力,服务好前来办理业务的司乘人员,为交通事业增砖添瓦。
富平管理所刘亚茹:“我收到了班长寄来的保温杯,杯子上刻着一行字:”回首青春路 不忘禹门情“。一杯子,一辈子。”
在禹门口工作的两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人情味儿。刚到禹门口的时候,我22岁,是最年轻的员工,工作和生活上得到同事们的照顾。离家太远,大部分同事一个轮班才能回一次家,大家互相依靠、帮助、陪伴,简简单单,真挚善意,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工余时间我们一起聚餐,一起唱歌,一起赏月,一起去黄河边上嬉闹……
在禹门口工作,条件是艰苦的,迎风吹来黑色的风沙,钻进人的鼻腔、耳朵,苦不堪言;回家成了最大的难题,我坐过黑车、半挂,半途还被司机赶下过车;打扫车道是每个早班必做的事情,当我拿着沉重的拖把擦拭长长的地下通道时,心中不是滋味;上夜班是最痛苦的事情,夜班过后脸色蜡黄,睡一整天的觉仍觉得精神恍惚,曾经无数次想过放弃,无数次挣扎过后依然坚持。两年的时间,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超越自己,年底被评为四星级收费员,代表站上参加过业务技能比赛。更多人发现我、认可我,成绩虽小,但一次次自我挑战、蜕变、收获,都是我终生的财富。调离禹门口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欢喜又留恋。调离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班长寄来的保温杯,杯子上刻着一行字:“回首青春路 不忘禹门情”,一杯子,一辈子。
禹门口省界站李西良:“我们将各奔东西,但不管走到哪里,每个人身上都带有独属的禹门口精神。”
在过去的时光中,我与禹门口相伴。当初与它相遇,大约在冬季。刺骨的寒风包裹着尘土扑面而来,感谢那寒风凛冽的日子使我结识了一群热情似火的前辈和同事。这期间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串成了我对禹门口的纪念册,小到每天的交接班、吃饭、聊天、票证室的准备,大到我们一起应战那如洪水猛兽般的车流,保证通畅。大家慢慢变成了知心朋友。
禹门口建站已13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的人走了,有的人还在,如此禹门口才变换着不同的风景。有人在这里遇到一生的爱恋,有人在这里奉献了青春岁月。共同的心里认同是禹门口已然成为我们的家,是真的当成了家。我们相处的时间远远大于陪伴家人的时间,称自己为“戍边人”。
如今,改革的步伐到来。禹门口不似往日灯火璀璨,我们将各奔东西,但不管走到哪里,每个人身上都带有独属的禹门口精神。
韩城收费站薛肖艳:“当我从禹门口入口领卡开车离开时,一向认为坚强的我,泪水无法克制如洪水般涌出,任凭在脸上肆虐的横流。”
那个我曾经爱恨交加的地方,那个伴我十年成长,陪我十年磨砺的地方,就是禹门口收费站。它被人称为“新人培训基地”,我也是从一名新人成长为一名“坐下能收费,站起能治超,独立操作绿通检测仪器”的多面手。这些离不开十年来和我一起拼搏奋斗的兄弟姐妹的热心帮助,也离不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领导,因为有你们的付出,才有现在成熟的我。
通常新人报到后迅速投入各种高质量的教学当中,把一名新人从对业务一无所知好不容易培训成无所不知的全才时,有些同事选择了离开。你来我往的景象隔三差五的就会出现。离别的痛苦犹如木头里的钉子,虽然钉子已经拔出,但木头依然千疮百孔。离别没有阻挡禹门口继续为高速集团每条线路培育人才,输送高质量精英。我清楚地知道,离开的同事都是精英,他们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那天,当我从禹门口入口领卡开车离开时,一向认为坚强的我,泪水无法克制如洪水般涌出,任凭在脸上肆虐的横流。第一次尝到离别的滋味,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不舍。和我初来时一样的寒风凛冽,禹门口正在如火如荼地撤站攻坚,ETC车道将大量普及。我们收费员与禹门口点点滴滴的故事将淡出人们的生活和视线,它留下的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成为韩城管理所以及我一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