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期 第183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12-0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真诚为民 精准帮扶
记汉中市南郑区湘水镇红旗村第一书记周永宏
新闻作者:文 / 图 记者 安立广

1b2.png

走在红旗村的路上,不断有群众同周永宏打招呼。作为一个关中汉子,驻村扶贫近两年的他,已经快能与群众用南郑方言交流了。

40多岁的周永宏是地道的关中人,省高速公路收费中心财务科科长,2018年3月到汉中市南郑区湘水镇红旗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他把工作当事业干,把群众当亲人待。说起周永宏为村里带来的变化,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贫困户无不竖起大拇指!

“造血”帮扶 打好脱贫基础

红旗村位于湘水镇东南方向5公里,属于巴山北麓的山区,2015年7月由原观音桥、段家坝、长沟、宝积寺四个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多,共有耕地4012亩、山林9437亩。全村2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628户、1786人,其中:常住户538户、1581人;贫困户162户、412人。

周永宏担任第一书记后,迅速转变角色,主动上门拜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镇村干部交流沟通,学习农村工作方法,了解脱贫工作开展和地方政策、工作要求;把走村入户作为常态工作,了解民情村情,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主动向群众报告工作,增进群众对村务工作的理解支持,融洽干群关系。

他积极向上级汇报请示,落实扶贫资金69.9万元,建成1.8亩扶贫农业服务区,内建200平方米生产车间4间,购置安装碾米设备一套,解决了村民的打米难问题,同时结合该村水稻种植面积广、农业机械化程度低、青壮年劳动力少的实际,购买收割机两台、货运车一部,对本村水稻集中收割和对外承包经营,使村里水稻的收割价钱从260元/亩下降到160元/亩,有效减轻村民经济负担和劳动强度。主动联系交通主管部门,为该村落实村组道路建设专项资金66万元,尽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筹集资金12万元建设180平方米村民活动会议室,解决村民会议场地较小问题,改善村级办公条件;筹集资金16.9万元,建设144平方米便民浴室及管理用房,解决村民洗澡难问题,提高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筹集资金3.7万元建设公厕,满足村退出达标条件;筹集资金3万元,建设人饮工程水井三处,解决群众吃水问题……近两年来,周永宏累计争取帮扶资金120余万元,有力地改善了红旗村的基础设施,为整村脱贫长远发展和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打好基础。

周永宏从明确合作社产权入手,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在贫困户中合理分配股份,建立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和利益连接机制,为集体经济发展和保障贫困户分红做好基础保障。2019年,红旗村扶贫互助合作社为贫困户每人分红400元,是湘水镇各村中分红最多的。

扶志扶智 增强内生动力

54岁的唐发财是多年的低保户,喜欢喝酒,啥时去他家都是在喝酒。有一个年长9岁的智力残疾哥哥,单身的他收养的小孩已经14岁了,在镇上寄宿上初中。唐发财认为每月有政府发的808元低保费,生活能过下去就可以了。

如何让这样没有脱贫意愿、满脑子等靠要思想的群体脱贫,周永宏跑了无数的路、说了无数的话。

事情的转机缘于吃水。虽然地处水源丰富的山区,但唐发财家一直挑水吃,周永宏协调来资金,帮他购买了300米水管,他找人打井、挖沟,家里也有了水龙头,今年清明节前解决了长期以来挑水吃的难题,一下子唐发财有了过日子的念头。此前由于唐发财长年嗜酒,村里人认为他身体不是太好,干不了体力活,没人愿意找他去打工。周永宏趁热打铁,通过做工作,村内的一家香菇合作社愿意请他去打工。从最初的70元一天到最忙时的82元一天,短短几个月,唐发财务工收入达到六七千元,原本计划2020年国家兜底保障的低保贫困户唐发财在2019年依靠劳动实现了自主脱贫。

驻村以来,一方面,周永宏对2016年精准识别后的131户贫困户经常入户走访,真实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困难,虚心听取并广泛征求帮扶干部对帮扶工作的建议意见,针对致贫原因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并积极推动落实。还利用换届选举和集中培训等机会,积极向贫困户宣传帮扶事例,弘扬劳动致富理念,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增强贫困户劳动脱贫的愿望和决心。经广泛深入宣传, 6户贫困户借用帮扶资金购买猪、牛,结合自家实际发展养殖,脱贫致富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周永宏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把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积极协调区、镇民政工作人员,将生活困难的3户贫困户送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主动接送73岁孤寡残疾贫困户曹仁秀前往南郑区政务大厅办理残疾证,联系咨询民政部门申请残疾人补贴,使其享受国家惠民政策,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帮助88岁贫困户徐金喜挂失补办养老金银行卡,挽回经济损失900余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周永宏还动员村两委召开年终总结大会,向村民代表报告过去一年村务工作开展和脱贫攻坚成效,通报2019年工作计划,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对评选出的19名“好媳妇”、“好邻居”公开表彰,发放爱心超市物品,“扶贫日”表彰6名“脱贫明星”和4名帮扶干部,增强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信任度。

以身作则 建强基层组织

作为第一书记,认真开展主题党日+和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坚持集体学习和讲党课,为党员5次讲解《为人民服务》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内容;通过民主议事和民主公开,听取党员对党建和村务管理工作的建议;为党员购买发放《党章》和《梁家河》读本,针对村子党员年龄偏大、居住偏僻的实际,走访慰问出门不便的老党员,上门送学习资料,与党员谈心交流,增强党员过组织生活的自觉性;推动组织开展党员集体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积极推动支部和村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拟定《村委会食堂管理制度》、《安全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周一例会制度;建立重大事项、人事聘用、大额支出集中决策制度,重大村务事项提交党员大会征求意见,民主议事,逐步在村两委会中形成按规矩、按程序办事的工作习惯;进一步明确村支部与村委会工作关系,制定村两委成员岗位职责,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办结时限,推动村两委工作提质增效;积极推动党务、村务公开,建立村务公开微信群,及时向群众公示村级事务管理和脱贫攻坚工作动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驻村扶贫以来,周永宏严守工作纪律,按照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把自己等同一名农村干部,每天在村委会办公住宿用餐;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村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日常工作中严格考勤,平均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2天,实行智慧党建云平台和纸质考勤双签到,详实记录工作日志,按时参加各级会议,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善于听取和尊重镇村干部意见,带头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群众中积极弘扬正能量,化解干群矛盾,对群众负责,为百姓谋利。严格使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经费,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为帮扶村购置复印机、保险柜等办公品,建设标准化便民服务室,改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加强帮扶资金使用监管,大额支出多人现场询价比价,及时公开采购信息,所有支出均使用银行转账支付,堵塞漏洞。

2018年红旗村脱贫45户121人,全面完成户脱贫任务;今年村退出、户脱贫各项达标认定工作已基本结束,贫困户脱贫由年初计划的52户120人增加为59户126人。扎扎实实的工作不仅获得了群众的赞誉,也获得了帮扶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19年,周永宏被中共汉中市委授予“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在南郑区“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最美帮扶干部”!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