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好农村路”的五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意见》等文件,农村公路政策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和深度贫困村通组路建设三大工程,农村公路网更加健全。不断创新农村公路管理,健全机构,基本建立了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监管以交通行业为主体的养护管理新格局。持续推进农村运输物流体系建设,农村客货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去年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召开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筹划,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助推交通脱贫攻坚更加有力。到去年9月底,全省剩余建制村通畅工程已全部建成,提前实现了100%乡镇、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面完成交通脱贫攻坚保底任务,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7万公里,实现了农村公路通村畅乡联通全省,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农村公路网。大力推进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通组路建设和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整治工程,2018-2019年集中安排建设深度贫困村通组路4645公里,整治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15800公里,贫困地区公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全省27个贫困县摘帽,4564个贫困村退出,直接惠及1618万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省厅印发《陕西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解决农村公路等级低、路网不完善等问题为重点,以加强县乡连通、促进产业开发、服务农民增收为抓手,加快产业路、园区路、旅游路建设,实现了重点镇通二级路、所有乡镇通等级路,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初具成效,有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以大荔等示范县为代表,推进“农村公路+产业、+旅游、+体育、+电商、+扶贫”融合发展,产业要素围绕公路布局,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有效改善了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农村物流基地、休闲度假区、特色村镇等乡村重要经济节点的对外交通条件,农村经济因路而兴,三秦百姓喜笑颜开。
建设品质显著提升。过去一年,新改建、完善农村公路1.2万公里,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265公里、危桥改造和桥涵配套工程10690延米。今年再安排新改建、完善农村公路4000公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00公里、危桥改造和桥涵配套工程6000延米。所有县(区)均基本建立了独立或内设的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机构,确保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全覆盖。出台《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实施办法》,落实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农村公路质量监管责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陕西省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检查实施意见》,加大建设质量抽检力度,细化各级质量监督内容。制定《陕西省公路设施安全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全面排查治理危险路段、危桥病隧、防护工程等各类隐患,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安全通行。
养管机制日趋完善。持续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目前省公路局设置了农村公路处、100%地市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处,100%涉农县(区)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局),100%乡镇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制度和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专管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相关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效能明显提升。渭南市全域推行“路长制”,“一路一卡”管理,为每条公路提供“全信息身份证”。宝鸡市政府印发专项文件,落实通村公路养管职责、标准、资金、考核等工作。石泉县建立“一长四员”管理机制,切实将行业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
养护质量大幅提高。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全面加大养管资金筹措力度,省财政单独安排“四好农村路”专项资金,并按照“1561”标准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县财政也按照不低于“1062”标准足额落实日常养护费用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地方政府安排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开展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试点。积极发展农村公路多元化养护模式,主动吸纳1.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养护。截至目前,农村公路列养率和经常性养护率均达到100%,县、乡、村道路面技术状况指数(MQI)达到75.91、73.37、62.78,农村公路路况服务水平持续向好。
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以服务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目标,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大资金激励,对已出台县级补助政策、实现100%建制村通客车且稳定运行县(区)根据贫困程度,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分别以每年60万元、40万元、30万元标准进行奖励,累计建成乡镇等级站907个,建制村招呼站约1.04万处,实现100%乡镇和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彻底解决贫困地区1015个乡镇和1.7万个建制村出行难问题。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建设39个乡镇综合服务站,建制村通邮比例达到100%,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9%,为我省特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运输保障。
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彰显。2018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对2016-2017年度15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命名;今年,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人社、农业农村、扶贫部门修订印发《陕西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评选方案》,制定8项强制指标和30项一般指标,严格创建程序,再创建10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省示范县总量接近县(区)总数的1/4。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积极推广示范乡镇创建,开展美丽农村示范路建设,推进市域“四好农村路”高质量高标准发展。“农村公路+”融合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效应逐年提升,从大荔县“美丽交通”领跑“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建设的特色发展之路,到眉县主动服务“县域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略”的“四个服务”模式,再到石泉县“3533”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协调发展模式,引领带动我省“四好农村路”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