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期 第182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11-22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道班十二时辰
新闻作者:文 / 许晨冰


卯时-奋斗

夏日的清晨不到6点就开始了,不等第一缕阳光洒下,外围墙写着“陕西公路”的院子大门自内而外缓缓打开,道班炊事员陈姐开始烧热水、扫院子。不过十几分钟,院门外已经进来七八个着橘色马甲的道工,他们站成一排听班长安排今日工作,然后收拾锥形桶、扫帚、打草机等工具,再灌满一大瓶水,骑着三轮车奔向各自的路段。

辰时-追忆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老宋抹了一把汗,想着前天暴雨,涵洞里积了不少淤泥,趁这会儿太阳还不是太烈,先把淤泥清理完,毕竟年龄大了,身体比不得以前。记得父辈那会儿养路,七八月的天气,大太阳底下光个膀子熬柏油补坑槽,脸和背晒得几乎跟柏油一个颜色,那个时候不讲究,晚上回去随便拿凉水洗洗,指甲缝、掌纹里从来没干净过,身上常年都是一股沥青味儿。现在社会发达了,修路补坑的活都靠那些喝柴油的大家伙,养护工作就简单多了。除草种树,修剪花坛,清水沟涵洞,比起以前,都是些边边角角的工作,但不得不说,现在的路不仅平坦干净,还比以前好看多了,哪怕到了冬天,两旁都是绿油油的,想到这些,老宋忍不住眯缝了下眼睛,继续弯着腰把半干的泥清理出来。

巳时-感恩

阳光从叶片间斑斑点点洒下,老刘喝光了杯子里最后的水,倚在树干上休息了一下,柏油路上反射的光线有些晃眼,看的时间长了再看别处就是一抹黑。他眨巴了一下眼睛,开始打扫花坛边修剪下来的叶子,太阳已经很晒了,昨天发布了高温预警,收拾完就能回班吃饭,下午四点以后才上班。啊呀,现在的社会太人性化了,冬天发大袄子,夏天发降温药跟饮料,班长、段长一遍遍叮嘱要定时找阴凉处休息,有时还能见着扛个相机来采访的。嘿,这点事有啥好采访的,都是干工作么,他觉得那些个采访的娃娃们跑来跑去才辛苦呢!

午时-家与路

餐桌上摆着两大壶茶水、一大盆凉面和调料,厨房里陈姐正在烧蛋花汤,虽然是三伏天,但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吃了凉的必须得喝热的暖暖胃。

院子里有棵大桐树,大家围着水龙头洗完后,也不在餐桌上坐,端着面碗随便找个垫脚的地方一边聊一边吃,无非就是感叹一下天气越来越极端了,不知道啥时候能再下一场大雨,但又怕雨太多了路上积水、山里落石不安全。

一辈子在路上的人啊,开口就离不开路。

未时-体贴

中午的蝉鸣一声比一声响,但对于干了一上午活儿的人而言,这反倒像一声声催眠曲一样让人睡得更踏实。此时的班里剩下一个忙碌的身影——陈姐。陈姐兼任炊事员和资料员,除了把道班打理妥当外,她还要把每天路上的数据整理出来。数据一般都发在群里,但大伙儿年纪大,发的东西经常错别字百出。比如老刘每次发桩号,简单的K300他总是把数字0打成字母O,不过这都是级别最小的错误了,有时候发来的话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陈姐只能在中午吃饭时间一个一个去核对,然后细细誊写。

写完后,她去厨房把煮好的绿豆汤取出来晾着,给一个茶壶里添了水,另一个换成淡盐水,都忙完后才去休息。

申时-博爱

老张负责的这段路上有个旅游点,开放时间不长,人却特别多。暑假里虽然天气燥得人不愿出门,但景点的人流量丝毫没有减少,人多了垃圾也就多了。老张弯腰捡起路旁的烤肠棍儿,一个小姑娘站到他旁边,有些害羞地递过去一个冰棍儿:“爷爷,给你吃!”

哦呦!老张一下子愣住了,他都多少年没吃过这些娃娃们吃的东西了。看他迟迟没有接,小姑娘回头看了一眼,老张看见孩子的爸爸正冲着他笑,他伸手接过冰棍,学着城里人的样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小姑娘跳着跑开了。老张咬了一口,凉丝丝的冰棍一下子甜到了心里。

酉时-憧憬

班长老杨把摩托车停在路边,给老刘搭了把手,把路边一块不知是故意扔的还是不小心掉下来的水泥块搬上三轮车。

“你说,这么大块掉下来,要是并排有个车,那就太危险了。”老杨感叹,他每天骑着摩托要把负责的路来来回回跑上好几遍,毕竟路长了,谁也不能一眼看到头,有时候刚下班,一个大货车过去,抛洒上公里的石子,比方说这块大水泥,上午巡查的时候还没有,这会儿就端端地躺在那儿了。听说人家高速路上全程都有监控,车牌看的清清楚楚,发生个啥事情,几分钟就能赶到,社会发展这么快,估计几年后,咱们国省干线也就能装上这种监控了呢,到时候他们这些老家伙真就该退休了。

戌时-奉献

天暗了下来,其他人都下班回家了,老宋半跪着修理打草机,班长老杨蹲在一边——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老宋儿女老伴都在城里,他闲不住,下班了总是看看这里瞧瞧那里,班里的小机械坏了他都能上手修理,大伙儿已经习惯把用得不利索的小东西交给他帮忙看看,老宋一边跟班长闲聊,一边快速换螺丝,上油。

修好后,老杨再次检查了门窗和电器开关,然后锁上大门,跟老宋道别,回家。

亥时-坚守

晚上,空气渐渐染上凉意,蛐蛐儿接替蝉开始上岗,老杨躺在床上把明天的活儿过了一遍,在一声声有节奏的鸣叫中渐渐睡去。

几个小时后,等天边泛白的时候,他将再次醒来,重复昨日的工作,不,不是重复,经过一代代人的延续,这看似日复一日的工作正在悄然发展、进步,路不断拓宽,环境越来越好,配套逐渐完善,唯一永恒的,是这路自始至终连通千家万户的使命。 (作者系蓝田公路段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