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原名户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既是千年古都长安京畿之地,又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3个副中心城市之一。全区总面积1279.42平方公里,总人口61.27万。2016年11月国务院批复撤县设区。
重品质,公路建设成就斐然。近5年来,鄠邑区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6.4亿元,实施完成宁大路、涝机路等县乡公路改建工程110公里,家沙路二道河桥、滦白路涝河桥等危桥改造工程11座,神白路、东灵路等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9公里,通村通组公路建设106.8公里、“油返砂”整治工程42.4公里,群众出行更加安全、方便、快捷。2009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现场会在鄠邑区召开;2011年,交通运输部授予区交通运输局“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
重实效,公路养护全面加强。鄠邑区在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将农村公路管养费用足额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在各镇街、景区管理局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所,负责村公路养护工作(配备养护管理人员33名、村级公路养护员750名),全区28条县乡公路实行“路长制”,形成“区、镇、村”三级养护管理体系。2015年,交通运输部授予我区农村公路管理站“全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先进集体”。
重创新,公路管理日趋精细。鄠邑区创新管理方式,成立庞光、祖庵、渭河3个交通运输管理中心,全面实行路政、运政、客运、养护“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区域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注重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大力整治公路控制区内涉路违法行为,路政涉案赔付率100%。建立GPS监控中心,动态监控营运客车和危、货险货运车辆,扎实开展源头治超。
重服务,公路运营加挡提速。鄠邑区始终坚持“公车公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出台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每年列支1300万元,率先在全市设立“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基金和驾驶员安全基金”,制定“司乘人员优质服务奖励办法”,分层次对企业、驾驶员、售票员的安全、服务等项目进行监督奖励,建立了城乡客运“安全+服务”的保障体系。目前,全区共运行客运线路35条、客运车辆272台、等级客运站8个,招呼站553个,建制村通车、通邮率100%。2017年3月,鄠邑区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第一批创建县。同时,鄠邑区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村物流”,下拨资金,扶持电商企业150余户,开设“京东·户县馆”等网店500余个,完成35个电商扶贫重点村建设,2018年,全区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6亿元。2015年,鄠邑区被评选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重产业,“公路+”多点开花。鄠邑区打造了重阳路、安哑路等观光专线,将祖庵名镇、重阳宫、草堂寺等串点成线,休闲旅游业发展兴旺。全区还先后修建了甘峪口村、柳泉口村等省定贫困村和市级重点村通村公路近百公里,并开通至太平、纸坊扶贫客运专线,有效打通了贫困村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