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儿戏作》作者是北宋大诗人苏轼,此诗创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途中,恰逢妾室王朝云生了个儿子,在孩子洗三时所做,是一首自嘲诗,诗文是: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抛开这首诗中作者流露出的玩世不恭、愤世嫉俗之意,我们仍可感受到作者的爱子情怀。望子聪明、希望子女成为人中龙凤,是人之常情,也是作者的为父之情,可作者却说“我被聪明误一生”,作者是大文豪,诗文绝代风华,流传至今,怎能不聪明?我认为他的“被聪明误一生”是对自己处事的郁闷,对当政人员处事的不满,希望孩子“愚且鲁”,别像自己因与人政见不统一被贬,害得家人跟着自己奔波他乡,诗人的隐痛,亦如我们对子女的隐痛,无法言语的爱,无法表述的隐情,最后“无灾无难到公卿”是映射自己自嘲、矛盾的心情。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我就是这样的父母,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也是这样的心情。因为自己童年没有条件学习钢琴、画画等,就把满满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她报各种兴趣班,一节课下了就跟跑场子一样赶下场。孩子偶然反抗,我却总以自己为反面教材,没有上多少学,小时候家庭环境不允许上兴趣班,现在有多羡慕会唱歌、跳舞、有一技之长的人,尤其看到我们的同龄人在单位的才艺展示,在为他们呐喊喝彩的同时,总会有一点点小小的自卑,谁让自己什么都不会呢?
于是,因为自己,总希望在下一代身上补齐这样的遗憾,直到有一天孩子因为反抗课外班,晚上睡觉偷偷不盖被子、喝凉水……记得那天我抱着孩子送她去医院时,她问我生病了是不是就不用上课了?我才明白原来生病是孩子自己“捣鬼”的。我开始反思,不由地想起了这首自嘲诗,突然间对孩子有了新的期许:人盼儿女成龙凤,龙凤遥望无相期。唯愿吾儿快乐长,无灾无病到天年。 (作者系西张堡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