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腊月,在陕西汉中接官亭奶油草莓示范园,一排排大棚整齐地排列在公路两旁。种植户甘建生和他的妻子正在采摘成熟草莓,今年是甘建生种植草莓的第9个年头。“这14个大棚也就是十几亩地,预计能产2万多斤,收入大概是纯利润10万元左右。”甘建生说:“今年受天气影响,草莓晚上市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不过春节期间草莓可以大量上市,货源还是比较充足的。”
与草莓一样,还有略阳乌鸡、西乡茶叶、洋县黑米酒、腊肉、土蜂蜜、香菇、木耳等众多汉中市土特产品,也将通过村道、县道、高速公路等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销往西安及周边城市,成为群众春节餐桌上的美食。
村路助力“绿色崛起”
汉中市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10县1区全部被列入扶持范围,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曾经是制约汉中发展的主要因素。2017年全市有贫困村773个、贫困人口12.78万户34.6万人,贫困发生率12.6%。
自2017年以来,汉中市累计筹措资金40余亿元修建农村公路,其中2019年通过国开行贷款、涉农整合资金、财政自筹资金等多个渠道,投资10.7亿元,共修建贫困地区村组路4000余公里、产业路109公里、入户路500余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出行和产业发展难题。沿着平坦的公路走进略阳两河口镇张家坝村大棚,忙碌的身影伴随着欢歌笑语,满眼都是丰收的喜悦,村民们都忙着采摘新鲜香菇,为市场备货。这个2015年成立的鑫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其中32户贫困户以每股1万元的价格投资入股51股。合作社理事长李杰介绍:“预计年底可采鲜香菇200吨左右,实现产值100万元左右。”一条条公路蜿蜒盘旋,串起了茶园、桔园、樱桃园、风景区,让汉中实现了从山水绿到产业绿的蝶变,农民脱贫奔小康的步子更加轻快。
立体交通畅联全国
春运首日,西成高铁汉中站客流熙熙攘攘。汉台区的李先生由于生意关系常年往返于汉中、西安两地,对于交通的跨越发展他深有感触:“没通高铁之前,我去西安主要是走国道、走高速,翻山越岭得半天时间,再以前是坐宝成铁路去,时间更长,现在一个小时就到了。”如今的汉中人只要坐上高铁,就可以快速直达全国4个直辖市、16个省会城市。
连绵不绝的秦岭山脉曾经是制约汉中发展的天然屏障,随着交通大发展,地理位置的短板早已不复存在。2014年,汉中城固机场建成通航,开通12条线路,连通三大经济区16个重点城市,形成连接东西、沟通南北、覆盖全国的航线网络。至2015年,西汉、十天、宝汉三条高速合围汉中中心城区,使汉中成为省内首个拥有绕城高速的地级市。2017年底,西成高铁全线开通,汉中融入成都、西安两小时生活圈,区域沟通更加快捷,高铁运行成为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助力。2019年,汉中市高铁、普速开行列车128万余列次,发送旅客近700万人次、运送货物近500万吨,长距离、大运量、高速度、高科技的现代铁路运输备受称赞;汉中机场旅客吞吐量在这一年首次突破6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200吨,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两项“硬核指标”均刷新汉中民航历史。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汉中的交通网络还在不断完善中。汉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杨秉杰说:“如今的天汉大地已经形成了以高铁、高速、航空为主骨架,国省干线为骨干、县乡村公路为脉络的便捷交通网络,‘走得了’加速向‘走得好’转变,群众‘出门硬化路、抬脚即上车,日行千里路’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