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期 第185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2-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这样的街景
新闻作者:文 / 王丽红

汉中或许是空间上距离湖北更近,疫情暴发后,几天之内确诊人数不断攀升。密切关注确诊人员的行动轨迹,发现从与安康交界的西乡县到汉台区,已经离自己的活动区域越来越近,有熟悉的小吃店,有偶尔光顾的超市,让人不由得绞尽脑汁回忆自己近期的行踪,担心会不会在某个时空与病毒擦肩而过。

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升级的防控措施,开始上班时大街小巷已是一片安静冷清。之前早晚高峰是不敢到城里去添堵的,从来都是从城外绕行,如今处处畅通无阻,街道仿佛也比平常宽敞了许多。这样的行车环境让人难得放肆,我上班时各条路线轮换着开,也算是长久蜗居后的一种情绪释放。所经之处所有商户大门紧闭,一些酒店、商厦门前,各种洋溢着新年喜庆氛围的广告牌还是簇新的:“年夜饭火爆预订中”“年货购物节优惠多多”……如今也早已紧闭门户。个别商家门头的电子屏依然亮着,可面对着空荡荡的街道,循环播放的广告语更像是自说自话,在这场寒冬里自我慰藉。多亏每隔不远还有药店和超市便利店敞开着门脸儿,才让人不觉得那么死寂。超市门口人们戴着口罩排起长队,等待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逐个测体温放行,彼此自觉间隔1米开外。所有的巷口都有裹着大衣戴着红袖标的社区工作人员把守,竖着牌子拉着条幅,禁止外来人员入内。偶见骑着三轮车出来卖菜的老人,搓着手跟买家叨叨,说都是刚摘的新鲜的,再不卖烂在地里可惜了。市定点医院的大门口竖着一块好大的牌子,白底红字醒目地写着:发热患者预检分诊。下面的箭头指向一侧的白色帐篷,医护人员从头到脚几乎武装到牙齿在桌前忙碌,让人平添了几分紧张,大门上庆贺新年的大红灯笼和喜庆春联倒显得与这氛围格格不入。

区政府旁的建国路,算是汉中真正的一条老街,两侧的法国梧桐有些年头了,浓密的树冠把整个街面遮蔽成林荫道。路两旁历经沧桑挤挤挨挨的旧平房,都是售卖日杂用品的店铺,卖的多是别的地方很难见到的老物件儿,比如烙薄饼的“鏊子”、捣蒜头的石窝。平日里各家都把门脸利用得淋漓尽致,招牌底下挂着竹箩筐、铁锅、水壶,下面摞着高粱扫把、腌菜坛子、蜂窝煤炉子等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除了具备日杂市场功能,几百米长的建国路还连接着居民小区、政府单位、幼托园、菜市场,再加上往来的公交车,上下班时车流人流汹涌而至。平常是断然不敢把车开进去的,现在没有了顾虑,穿行而过居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门店还开着。不过醒目位置摆放的物品与平时大不同,地上是用来装酒精、消毒液的各种型号的喷壶、塑料桶和背负式喷雾器,房檐下面则挂着各种蒸面皮的铝制锅子,大大小小泛着银色的光。我突然想起来听朋友说这种平常少有人问津的面皮锅子如今也成了抢手货,因为自从所有的小吃店关了门,日常餐饮中几乎离不了面皮的汉中人纷纷自力更生,家家户户仿佛一夜之间无师自通,在微信朋友圈里你追我赶地蒸面皮晒手艺,比赛似的。

晚上回到家,四周是过去难得的安静。平日里滨江路上车流的穿梭不息、望江路上餐饮店的高声喧闹,人行道上各色食客的啰嗦道别,都曾让人厌烦,然而当下这种突然而至的静谧,却又完全不是人所期盼的。

入睡前的时光在刷微信、刷微博、搜罗判断各种信息中度过。终于入得梦来,恍惚中惊觉疫情已过,阳光洒满街道,甚至有些晃眼,人流车流熙熙攘攘恢复如初,一不小心一个路口没走对,居然已经拐到了建国路附近,眼见几个方向的小汽车、电瓶车在路口堵成一团,喇叭齐鸣,突然感觉这声音如此悦耳,这场面如此乐见,心底漾起久违的喜悦……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