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期 第185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2-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战疫小人物
新闻作者:文 / 李娜 路璐


突如其来的疫情,封闭了城市,延长了假期,然而有这样一群人,参与到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常规战“疫”中。他们是千万战“疫”的小人物,用坚实的臂膀为我们筑起一道道温暖的安全防线。

离开家的陕北新娘

雷菊芳,铜旬分公司吕村收费站的一名票证员,今年是她进入高速集团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今年也是她坚守岗位的第七个春节。2019年12月初,雷菊芳走进了婚姻殿堂,开启了她人生新的旅途。正在此时,全国交通系统改革任务临近,随即又暴发了疫情,本在老家休婚假的雷菊芳和家人匆匆告别,一个人背上行囊,提前结束休假,从陕北奔赴一线岗位。

作为一名票证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备用金、票、卡充足,从而服务一线收费员更好地开展工作。疫情爆发后,她更加勤奋努力,每天坚持做好CPC卡、票据打印机、卡盒、解款箱、弃票箱等工具的消毒工作,将病毒彻底隔绝在外。雷菊芳在吕村收费站担负着多重角色,她既是站里的票证员,又是吕村团支部宣传委员,负责“多彩铜旬”微信平台的采稿编辑。她将员工们的生活写进字里行间,将一线收费员坚守一线、抗击疫情的事迹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现在我们面前。

小小身躯大能量

“您好,这里是监控分中心……”这位95年的小姑娘叫李瑶,她是铜旬分公司的一名监控员。无论是除夕夜、大年初一还是正月十五,都能在监控室里看到她忙碌的背影、听到她甜美的声音。她说,监控室是沟通分公司和各站区的信息桥梁,快速准确传达信息是她的责任,更是她的使命。我问她:“过年了你都没有回家吗?”她说:“家离得远,就不回了,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减少出行,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给国家添麻烦。”她经常把自己买的口罩,酒精拿给同事一起用,每天坚持给监控室和宿舍消毒,还发动朋友一起为武汉捐款。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充满稚气的笑容,感谢她小小的身躯带给我们这大大的能量。

退役不褪色 换装不换心

2017年退伍军人党文锋,当接到收费站疫情防控通知后,二话不说,马不停蹄地从家赶回单位,在做好相关报备和体温测试后,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站区消毒、检查车辆、外来人员信息登记、员工体温检测、设备设施维修、防控知识宣传、替换岗亭防疫值守的同事吃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处处能看到他的身影。同事们常说:“文锋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照金站任何地方,常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大家都说他是防疫工作的多面手,是现场的指挥员、宣传员、后勤保障员。就在这小小站区,他每天的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他将军人坚毅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融入到了工作当中,充分体现了“退役不褪色”的优良作风。

谁说女子不如男

张艳,铜旬分公司照金收费站四班班长。说起张艳,别看她年龄小,只是一个96年的小姑娘,但是身上更多的却是沉稳、踏实。她带领的班组正是有名的“巾帼文明魅力班”。作为班组主心骨的张艳每次上岗前都反复嘱咐大家,带好口罩、手套、护目镜,相互检查,及时纠正。每日当班她组织班组成员学习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手册,她说,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他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司乘。疫情爆发,交通实施管控以来,有时面对司乘的不理解不支持,张艳都主动上前解释车辆排查政策、宣传推广防控抗疫知识,这样的事对班长张艳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同事都说:“巾帼不让须眉,关键时刻还得靠咱们张艳!”

后勤保障兵

前有披荆斩棘在防控一线的将士,后就有防控保障的基石,他们就是我们背后坚挺的支柱——后勤人员。

“史工,办公室的消毒液和酒精用完了,我再来领一点。”“喷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啊,消毒液有腐蚀性,千万小心眼睛。还有酒精,一定要注意远离明火……”一句句嘱托是他们对我们的关爱和照顾。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4点整,熟悉的味道扑鼻而来,没错,又到了史工为我们消毒的时间了。办公室走廊、楼梯、宿舍楼道……不留一个死角,将消毒工作进行到底。

“乔主任,我来给站上的娃们领口罩。”“乔主任,这是给咱们员工准备的饭盒吗?”“乔主任,你看排队提示牌放到这里可以吗?”忙碌的身影瞬间浮现在我的眼前。为避免员工聚集,铜旬分公司后勤服务中心为我们每个员工购买配发了便携饭盒,鼓励大家把饭菜带回宿舍吃,每次排队打饭的时候我总会看到乔主任坚守在餐厅内,督促我们不要聚集,做好防护,直到最后一人走后,他才放心用餐。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只是千千万万坚守在战“疫”一线的小人物,然而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的小人物才汇聚了大能量,我们才能更加有信心去抗击疫情!

 (作者供职于铜旬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