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期 第187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4-2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镇巴朱大仙桥
新闻作者:​ 文 / 图 周迎春

朱大仙桥位于镇巴县巴山镇松树村,西距松树村卫生室约30米,地处松树河北岸,东西走向,横跨一无名小沟。桥长约10米,宽约2.5米,高约5米,拱顶至桥面约0.6米。该桥为半圆拱单孔石桥,拱券石即拱圈厚度约0.2米,条石砌筑桥身,石板铺设桥面,券顶正中两侧分别有石雕龙头龙尾。朱大仙桥桥名据说源于桥旁的朱大仙庙,桥西头南侧现有一砖砌小庙,内有“朱大仙之香位”字样。该桥修建年代不详,《定远厅志》《镇巴县志》《镇巴文物》《镇巴县地名志》《镇巴县交通志》等均无相关记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确认公布的“镇巴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也未收录。根据现存古桥的建设技艺及当地民众的讲述来推断,朱大仙桥应属清代建筑,修建的具体时间,与松树坝集市的形成和相邻的兴隆桥修建时间大致相当。

松树村得名于松树坝,平坝面积约30亩,古时长有五棵两人围的大松树,故名。清嘉庆年间在松树坝形成街市,街长120米,宽6米,为镇巴东南部漆籽、茶叶、禽、蛋、肉食等农副产品交易小集镇。清代和民国初期均为镇巴24“地”之一的双北河治所驻地,后为双北河联保驻地、松树乡人民政府驻地,撤乡并镇后改为松树村,属巴山镇管辖,集市渐废。朱大仙桥地处松树坝老街南口,老街往北距朱大仙桥300米左右的杨家河上,也曾有一座清代古桥。清光绪《定远厅志》载,“兴隆桥在双北河,距城一百二十里,道光二十四年里民唐天级倡众建,高三丈,长五丈,费钱六百余串。”建成后此街市场兴盛发达,故名“兴隆桥”。该桥为浆砌条石结构半圆拱双孔石桥,2013年7月西边一孔被洪水冲毁,后将全桥拆除并在原址新建了一座钢缆吊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