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期 第187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4-2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主角》: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新闻作者:■ 王剑楠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高唱秦腔”,有人说,秦腔是陕西人的情歌,可以高亢激昂,可以眼泪汪汪,可急促,可缓慢。陕西作家陈彦的《主角》,全书根基于三秦大地上荡气回肠、幽柔婉转的秦腔文化底蕴,塑造了色艺俱佳、命运多舛的女主角——忆秦娥。

角儿,又称主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唱者声情并茂,听者如痴如醉。当主角意味着责任、新老、扛雷、磨难,舞台上看着是众星捧月、刀光剑影,威风凛凛,但是一到后台,累得气喘吁吁,欲活不得,欲死不能。《主角》中忆秦娥童年的命运是贫穷和受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所压迫和制约的,加上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农村女性没有掌握命运的权利,仅从父母为她取的名字“招弟”就可以解读。忆秦娥从放羊娃一路成长为秦腔名伶的经历,她执着与坚韧,摆脱了命运的束缚,成为了星月众捧、光环四射的主角。主角是在文艺团体吃苦最多的人,背后的付出不是常人所想象的,观众看到的永远是舞台上的辉煌敞亮,而从来不关心、也不知道装台人的卑微与苦焦。

每个主角的成功亮相,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也离不开台前幕后配角的奉献。起先为了争当主角打斗不休的胡彩霞和米兰老师,她们在华丽过后落入平凡时重归于好,全心全意调教和鼓励忆秦娥的“戏路”走的更远,后来当后厨烧火丫头时候的苟存忠老师,指引她一步步训练前进,迈向人生巅峰。当裘伙管问:“你真的觉得这娃是学武旦的料?”只听苟存忠老师说:“腿好,能吃苦,就能学武旦”。这一份肯定,无不给忆秦娥一份温暖与前进的信心,也给未来的人生路,指出一条光芒大道。《主角》里人物社会关系复杂,忆秦娥周围后边是站着一群人的,派出所乔所长、剧作家秦八娃、以及她的两任丈夫等都是热爱秦腔,愿意倾心服务于舞台上的主角,让其更加光彩,他们各自也都代表着一种社会力量或社会现象。

回眸处,戏如人生。《主角》是一部秦腔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忆秦娥单纯、善良,生活里除了戏剧就是练功,但真正的家庭生活烟火气感受欠缺。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儿子跳楼,戏台坍塌死人事件,一连串惨痛打击,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得益于女主人公对戏剧的独特热爱,只有真正热爱着的东西,才能帮助她缓缓走出来迷茫与无助,不被摧毁。她悲喜交加的人生过往,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本土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忆秦娥50余年的人生经历及其心灵史,不乏会有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但终归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重新诠释。

秦腔是秦人之魂,一座秦腔戏台演尽人间百态。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运用厚重浓烈的陕西方言习俗,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与沉浮,将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像,结合陕西方言游刃有余的巧妙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与老道。小说最后忆秦娥回归到了艺术的自然淳朴,也是告知人们要不忘初心,尊崇本心的不断前行。

在追求高效快捷的当下,能否放缓节奏,静静捧起一本《主角》,给心灵放个假,让“三娘教子”“周仁回府”回荡耳边,重温儿时的乡音和乡情,回到质朴的童年,思念的许久未见的亲人。

 (作者系省交通集团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