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整洁的小楼错落有致,一片片绿色的产业基地映入眼帘……走进陕西省岚皋县四季镇木竹村,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是木竹村脱贫“摘帽”后的第一个春天。“在陕西省高速集团的精准帮扶下,村里改造交通、水利,发展猕猴桃、核桃、土鸡养殖等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发军说。
自2019年5月起,省高速集团也承担起木竹村脱贫“摘帽”任务。一直以来,他们真情帮扶,因地因人制宜,真正把帮扶工作做到了贫困村民的心坎里。2019年,木竹村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精准帮扶 瞄准“稳稳的幸福”
木竹村全村共1429人,青壮年几乎全部在外务工,村子里种植猕猴桃,在政策扶持下正在产业化发展的路上。村民们也酿酒、养鸡、养猪,但都是零散的作业不成规模,不足以成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再加上农村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打心底里觉得种地、搞养殖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并没有当做产业来发展。
为从真正意义上让农民打开思路,走上脱贫致富的新道路,省高速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一年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切实发挥党员服务作用,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共同谋划脱贫规划,认真细致地开展实地摸底调查,虚心请教致富能手、种养殖户、党员,还特意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为农民朋友授课指导,重点对种养殖帮扶提供技术支撑。
“现在这日子真过得好!”驻村干部张阳和刁云到脱贫户朱忠义家开展入户走访,还未走进家门口就感受到朱忠义身上的“正能量”。面对帮扶干部的嘘寒问暖,朱忠义笑呵呵地说道,“感谢你们!现在党的政策好,帮扶干部又尽心,只要人勤快,就不可能穷,所以我在2018年就顺利脱贫。”
如何让脱贫户实现“稳稳的幸福”,张阳、刁云和驻村工作队花了不少心思。“像朱忠义这样的建档立卡户,我们多次上门了解他的需求,同他交心,先要知道他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根据他的能力制定产业发展。”帮扶干部刁云说。有了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朱忠义底气更足,去年喂了36头猪、20几只土鸡,还有十几桶高山土蜂蜜,光卖猪这一项就收入了8万多元。
产业路通向幸福路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修好了不仅可以助力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还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木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发军表示,“今后园区需要的肥料可以直接运到地里!”
驻村工作队考虑到如果能够结合本村猕猴桃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致富交通网。坚持以产拓路、以路兴产,优先建设覆盖面广、受益人口多、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道路。并且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兴修产业路,促进猕猴桃、核桃等富民产业扩面增效。
修路容易,但有一个大难题——缺资金!引进的公司大笔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园区里搞建设,也实在拿不出钱修路,村里更是没钱。为此张阳主动回集团跟领导汇报,推动省高速集团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木竹村的猕猴桃产业园1.7公里的道路设施建设,产业路于2019年11月开始施工,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路修好了,为我们搞产业提供了很多方便,真是太好了。”猕猴桃园区负责人指着身后通往园区的产业路高兴地说道。
2019年8月,省高速集团白泉、西禹、铜旬3家分公司共计为村里的5名贫困大学生募集助学金2.5万余元。同时,向木竹村“爱心超市”募捐了价值1万元的生活用品,助力“爱心超市”的运营,促进木竹村新民风建设。全年为困难群众及老党员送上慰问品与慰问金、向村委送上了相关学习书籍共计1.6万余元,活动惠及群众27户。
消费扶贫 帮乡亲“带货”
张阳初次来到苏业友家时,苏业友的妻子李复秀正在给土鸡喂食,她的身边很快围满了一群鸡。苏业友老两口都是勤快人,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们克服了生态养殖的种种困难,养殖都小成规模。但由于老俩口都是本分人,苏业友还有肢体残疾,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农产品的销售成了问题。
张阳了解到苏业友家的农产品存在销售难后,也很着急。一次,他看到微信朋友圈很多人都在销售各种产品。“我为什么不帮着村上把农户自己家的农产品拿到朋友圈去卖呢?”于是,张阳就开始了自己的“代购”之路。
张阳在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帮助贫困户宣传农特产品,还联合木竹村所在的四季镇政府在集团家属小区开展了农产品进企业的帮扶活动,帮助群众销售滞销的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一年来,像苏业友家一样的,农户们自家出产的生态鸡和土鸡蛋,从“卖不出”变成了“不愁卖”。
“干部用真情扶到我们心坎里去了,我要为他们点赞。”苏业友高兴地说。
近年来,四季镇政府和省高速集团积极探索“以购助农”的消费扶贫新模式,鼓励机关单位采取“以购助农”“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户的农产品,将消费扶贫纳入精准扶贫行动,引导帮扶村贫困户发展绿色农产品,让农货走上“高速路”。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驻村干部越是要坚守岗位。”四季镇党委书记陈勇坚定地说。
春到木竹,惠风和畅,幸福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