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期 第187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4-2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书信是生命的安慰
新闻作者:文 / 高艳妮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书信是生命的安慰。”古今中外,人们通过书信,或寄情,或明志,很多经典影视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书信的独特力量,《玛丽与马克思》便是其中的一部。

这是一部澳大利亚黏土动画作品,讲述住在墨尔本的八岁女孩玛丽与住在纽约患有亚斯伯格症(自闭症的一种)的中年男子马克思长达二十年通信的故事。影片中,两个陌生人以信件为桥梁,探讨生命和人生,彼此安慰扶持,找到了自我。

玛丽和马克思,两个无法与世界正常对话的人,书信的传递给了他们另外一个生存空间,在那个空间里,他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诉说疑惑和孤独,不用担心与别人格格不入受到讥讽嘲笑。马克思会认真回答玛丽关于“下雨绵羊会缩水吗?为什么老人总把裤腰提得那么高?如果计程车倒着开,是不是司机得倒找钱?”等童真问题。当玛丽因为不常微笑而受到别人诟病时,马克思告诉玛丽,脸上不笑没有关系,大脑在笑就行了。而玛丽,也用自己的真心,不断感染着马克思,她给马克思寄去自己最爱吃的蛋糕、饼干,告诉马克思如何减肥,向不知道什么是哭泣的马克思寄去了自己的眼泪。

两人的友谊,因为书信变得更加深入,这种方式,让两个有社交障碍的人用文字达到最亲密的距离。当玛丽因额头的灰色胎记自卑时,马克思告诉玛丽“这是上帝让你掌管世间巧克力的象征”,并鼓励她勇敢地面对别人的嘲笑。当玛丽爱情受挫时,马克思告诉玛丽“爱人先爱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玛丽倾听马克思的所见所闻,马克思解答玛丽的疑难杂症,他们的信件穿梭在各大洲之间,沉甸甸,急匆匆,成为彼此生活中唯一的亮色。通过书信,两个素未谋面、人生际遇完全不同的人,在世界的另一端,收纳对方孤独的灵魂,照亮彼此前进的道路。不需要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只凭真心,就能让友谊脱离外在的一切修饰悄然生长,蔚然成荫。

影片最后,玛丽来到马克思的家,而马克思坐在沙发上,在即将与玛丽见面的那个早晨,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脸部朝上,眼神欣慰地注视着天花板,那里密密麻麻地贴着玛丽写的信,对于患有自闭症的马克思来说,这是他能想到的对友谊的最高礼遇。二十年,他们从没有面对面说过一句话,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信件,是他们共同分享的过去,润泽着他们原本枯燥的生活,安慰着彼此孤独的灵魂,将他们的友谊永永远远地保存下来,成为生命中最温暖的慰藉。

 (作者供职于宝鸡路政执法支队)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