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已经远去,随着车马慢,心情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远去了。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总是比人的思想转变更快,我们的灵魂跟不上脚的步子了。于是,有了怀旧这回事。看信、写信的日子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历久弥新。
如今发个信息太方便,动动手指,想说的就沟通了。很多时候,连个基本的称呼也没有,快捷方便的通讯工具将我们传承的温良恭俭让消磨殆尽,我们几乎忘记了与人沟通的礼貌和讲究。
写信,是优雅的人做优雅的事。在称呼上,长辈尊卑;在措辞上,谦逊谨慎;说事的时候,三思斟酌;落款的时候,顺颂安康。一张纸、一支笔做写信的那个人的替身,收信的人看见亲笔字迹,便如见到那个真人一般,亲切,鲜活。字如其人,纸带温度,可以看见泪痕、墨迹、涂改、印章,以及那片纸本身散发的信息,是一片红笺宣纸,还是某个单位的便笺,或是写作文的方格纸,横格纸,烟盒纸,瓦楞纸……父母祖父母那一辈的老信,纸张页眉还印着毛主席语录。时代的烙印、个人的处境深深地留在那些信纸上,传达的远比文字内容更多,越品味越有深意,越珍藏越有价值。小时候,人人都有本集邮册,集邮票的时候,会把信件扔掉,过了很多年,才意识到那些被扔掉的信件多么珍贵。比邮票升值更值钱的是过去的人,曾经的情。
除过人们压箱底的私人珍藏信件,影响最大的是名人们的书信,已经结集出版的书信。在读这些书信的时候,我们慢慢走进名人内心的一方私密之地,那些原本只给亲人、朋友、情人说的悄悄话,也成了公开的历史,供人们品鉴分享。当我们的思想被那些伟大的灵魂影响着,我们因此有了民族精神的认同,知晓了我们的基因来自何处,明白了我们的困惑也曾是那些伟大心灵的困惑。他人的灵魂,也许就是我们此生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