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期 第187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5-1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紧扣“微时代”脉搏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新闻作者:文 / 屈政辉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信息的网络化,以网络传播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网络媒体、互动媒体迅速兴起和发展,使信息的微式化传播成为常态,以微博、微信、短视频为代表的“微传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有人就此现象把当今时代称为“微时代”。在“微时代”,多元信息的广泛快速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变得空前活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见微知著,主动积极应对。只有顺应“微时代”的发展趋势,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凸显出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才能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效率,最终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微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一方面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通过微信、微博发布图片视频、现场答疑、交流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由传统的单向交流向双向、多向交流转变。同时可与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相联,广泛吸取社会各界的正义力量和公众舆论,最大限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为社会各界参与企业及个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便,有利于形成齐抓共管的巨大优势和强大合力。另一方面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微时代”是信息高速传播时代,员工能借助“微媒体”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大事,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及时发表看法、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能通过网络迅速把握员工的思想特征、情感特征、行为特征,及时了解和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从而及时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当今社会,人们通过微信、微博等获取各种未经过滤的信息,对热门的社会实践进行关注、评价,而收获的信息多是只字片语,带有主观性,信息零散化,往往带有发布者的个人情绪,容易让人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企业员工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缺乏对垃圾信息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和价值观的扭曲。而在对网络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容易偏听偏信所谓“权威”的观点,弱化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微时代”同样具有双面作用。微博与微信等软件的运用,大大推进了信息来源,使地域、身份的界限淡化,能够使员工积极参与到政治、经济、公共事件等的讨论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学会了质疑。但是,在当今社会舆论格局化的同时,个人观点与主流思想撞击,会出现非理性的态度,使得网络谣言无法停止。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价值观无意识的认同会与传统的价值观逆向而行,政治上不成熟加上阅历不丰富,使其无法客观、理性的面对问题,轻信网络谣言。

“见缝插针”,占领信息主流文化的“制高点”。微时代背景下,要想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建设,牢牢占领信息主流文化的“制高点”,及时掌握网络时代思想意识领域的话语权。要把加强员工主流意识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使他们面对各类信息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认知,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微时代的窗口作用,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最前沿的阵地。在现有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工作宣传上要充实宣传内容,贴近员工生活,用理论性强、知识性强、实用性强的内容来吸引员工的参与,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开展必要的网络思想教育,以此来占领网络思想阵地。

与时俱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面对如今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员工个性更加鲜明、更趋独立的新情况,仅靠“一根银针治百病”是很难做好工作的,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既要引导员工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又要重视员工的个体差异,把培养员工综合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这就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努力把工作对象的特性搞清楚,并找到适合这一特性的方法手段和内容形式,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传媒和载体,鼓励员工展开自主学习、平等交流、相互启发,达到“教人自教、助人自助”之功效。

润物无声,善于“观其相、听其言、察其行”。这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高度的敏感性和深邃的洞察力。所谓敏感性,是对各种“微信息”高度敏感,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获取和捕捉最新信息,做到耳聪目明,而不是自我封闭、孤陋寡闻;是对员工言行上的“微变化”高度敏感,细心观其相、听其言、察其行,做到了如指掌,而不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所谓洞察力,就是要善于透过各种“微信息”,分析员工思想和心理上受到的影响和冲击;通过与员工的平等交流沟通,真正走进其内心世界,把握其思想脉搏,从而合理加以引导,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有时一句真诚的问候、一条关切的短信、一个友善的眼神、一首动情的乐曲、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一部打动心灵的影片、一场气氛热烈的晚会,都能无声息地化解矛盾、调适心理、升华境界,远比费尽口舌的说教效果好得多。在潜移默化、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解决员工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