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蒙塔莱说,诗歌是希望的请帖,依靠它可以到达如花似锦的彼岸。那么,对诗歌写作者来说,如何写好这张请帖,并凭借它抵达彼岸和远方呢?
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在诗歌写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个人浅见,敬请指正。
一、诗歌要有真挚的情感。
袁枚说,能动人心目者,即为佳诗。人之诗文,先取真意。华兹华斯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歌德说,我写诗从来不弄虚作假,凡是我没有经历的东西,没有迫使我非写诗不可的东西,我从来就不用写诗来表达它。我也只在恋爱中才写情诗。济慈说,如果诗之写成不能像树叶发芽那样自然,倒不如不写为妙。艾青也说,从你心灵里流露出来的诗便是好诗。
这些诗人关于诗歌写作的名言,都在说明诗歌是情感的艺术,真情才能打动读者。诗歌不是词语的堆砌与排列,一首诗里,一定凝聚着作者的呼吸、心跳、泪水和血液。在2008年抗震救灾诗歌中,有很多读来让人潸然泪下的诗。在灾难面前,这样的诗是强烈的内心情感的流露,因此才能打动人心。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爱情诗都是最真挚动人的。像勃朗宁夫人的《我是怎样地爱你》,叶芝的《当你老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普希金的《致凯恩》,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纪弦的《你的名字》等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名诗常常被大家吟诵,正因为有对祖国、对故乡、对亲人的爱,有真挚浓烈的情感,才有了这动人的诗篇。美国写实主义画家怀斯说,倘若你画一位驼背者,你自己的背也必会感到疼痛。其实就是说,写一首诗时,我们要感同身受,要有真情实感,要先感动自己,读者才能和你发生共鸣。
下面来看一首我们交通职工的诗歌《栽一棵树守住故乡》:父亲故去/木门上锁/栽一棵木瓜树/在老家门前/春天,回去时/它一树飘香的繁花/像母亲笑盈盈地/远望着迎接我/秋天,回去时/它硕大金黄的木瓜/像父亲,把自种的水果/捧在手中,让我们品尝/栽一棵树/高挂鸟鸣,守住/不舍的故乡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十几行,用上锁的木门、门前的木瓜树、飘香的繁花、鸟鸣声、母亲的笑容和父亲捧在手中的果实,表达了对故乡的牵挂,对亲人的思念,语言质朴,感悟真挚。
二、诗歌要有优美的意境。
诗歌要有意境美,因为诗歌是审美的艺术。所谓意境,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二者水乳交融的结合。比如徐志摩、戴望舒、余光中、席慕蓉等诗人的诗歌,营造了情景交融、如诗如画的意境。洛夫认为,感受诗歌之美,首先要有美学修养,培养美的概念,审美的心态。诗歌的意义不在于描述或解说现实世界,而是强调由诗人的想象去创造一个有意蕴、有情趣的心灵世界,它透过意象语言来表现,让读者从意象和语言中感受到美。
还有一首诗《画·家》,这里摘录两个小节:画一片殷红的光亮/染几朵/带着金边的薄云/勾勒几笔高楼耸立/要被黄昏渲染过的……/画几扇小窗/最少不了添一盏灯/再绕几缕烟火气儿/朦胧着光亮/无需迟疑/那抹光亮是她的守候/你的归宿/那是家人/为你留下的灯
这首诗是用色彩和光影勾勒的一幅画,上面有薄云、高楼、小窗、灯、烟火……这首诗语言简洁优美,几个小节层层递进,渲染铺陈,营造了优美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与爱的温暖。
三、诗歌要有深刻的哲理思想。
诗歌要有深刻的哲理思想。因为哲理闪烁着迷人的思想火花,给人思考与启迪,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薄伽丘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里都运用了最深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好比果壳里隐藏着的果肉,而他们所用的美妙的语言就好比果皮和树叶。女诗人狄金森说,诗人,从平凡的词意中提炼神奇的思想,从门边寻常落英中提炼精纯的玫瑰油上品。像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等 ,短短的几句,却让人深思,让人警醒。
当然,一首好的诗歌可能是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深刻的哲理三者或二者兼有,但至少应当具备其中的一个。生活是多元的,诗歌创作也是多元的,每个人的诗歌风格可以不尽相同,但都要从自己的心灵出发,写出真正打动了自己的、给人美感、让人思考的诗歌。
我们来看一下《虫豆》这首诗:虫蛀的豆子/就像我渐渐磨凸/和被虫掏空的槽牙/母亲惋惜地一粒粒/将它从簸箕挑捡出来/她的身影,被阳光/勾勒得格外弯曲/看似柔弱的软体动物/是如何蛀空豆子木头/乃至骨头与石头的/我有些惊讶和不解/黄豆里的虫子,那么小/年迈的母亲根本看不见/她只能,把虫蛀的豆子/扔得老远
这首诗读后,能给人很多思考。比如,光阴的无情流逝,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生活的缺憾,深沉的母爱等,让人想到很多。这样的诗歌是有意味的,反复咀嚼,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四、诗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
对写诗的人来说,一定要学会观察、思考、联想,学会用形象表达感情,并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元化手法,选择准确的意象,选取巧妙的角度,来寄托思想情感,达到一种新鲜的审美效果。没有联想、想象和幻想是不可能进行艺术创作的。想象是由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丰富的知识所产生的。意象的选择是最重要的,甚至决定着一首诗的成败。只有独特新颖的意象,才能激发出诗人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托尔斯泰说,愈是诗的,愈是创造的。大众化的意象要尽量摒弃,有个人独特标识的新的意象才是最好。就像写到爱情,想起玫瑰,写到怀乡,想起月亮,玫瑰和月亮这些意象已经陈旧,要尝试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意象,选取独特的角度切入,以小见大,把细节写活,写到极致,才可能达到别出新裁、出其制胜的效果。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也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
在抗疫诗歌中,有这样几首诗是写抗疫一线的交通职工、党员、白衣天使、公路养护人等,但是选取的角度不够独特,语言比较空泛,口号多一些,缺乏感人的细节和有血有肉的打动人心的句子,而且大多雷同相似。比如下面几首诗歌中的句子:“祖国 母亲/疫情无情 人间有爱/我们的爱 与你同在/我们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闪亮的高速人/把党旗高高飘扬/此刻的他们/是平安畅通的标志/是防疫战斗的代言/加油吧!为他们喝彩/寒冬总会过去/春天也会到来”
宏大的主题可以写,但一定要选取一个小角度,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感人,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要用朴素的真情打动读者。
五、诗歌要有一定的留白,语言要简洁凝练。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虽然短小,但光芒却是璀璨夺目的。诗人雅各泰说,要力图避免让诗太饱满,要用少而又少的几近清贫的语言,来言说很少的事物承载的真实。寻求剥落语言中的套话,各种装饰性的成分,意识形态和修辞学的外衣,剥落过于优美、明亮、幻觉性的意象,用一种贴近根本的朴素的语言,与真实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
诗歌写作要惜墨如金,懂得留白艺术和少即是多的道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体现诗歌的不确定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写诗歌时,一定要注意锤炼语言,要准确、简洁、凝练,高度浓缩。好的诗歌,虽然是短短几句,却有千钧之力。要尽可能用少的词语,给人丰富的遐想。有些诗歌太长,铺陈太多,不提炼,不浓缩,写得太满太密,唯恐读者不明白不理解,力图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全部写出来,这样就无法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也就缺少了诗的魅力。
比如《家》这首诗,有哲理和意味,但有些像散文,比较长,有100多行,可以算首长诗了,但写得太散,句与句之间缺乏跳跃性,缺少留白和张力,总想说得明白一些,全面一些,浓墨重彩地去铺陈渲染,而没有呼吸和灵动之美。“人生在世 何尝不是一株草/你我他都是/只是我们当中/有的茂盛 有的枯黄/有的自认为名贵 有的谦卑/我们于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年复一年/有的草儿名贵 嫌这片大地驳杂/耻于与别的草儿掺杂在一起/它们向往远方的花园/那里有更多名贵的花儿/和他们在一起/自己似乎才能不失身份……
这是摘录的其中两小节,这首诗总共是16个小节,读来有些冗长繁琐,诗的简洁凝练性不再,缺乏跳跃性,所以应该再锤炼语言,浓缩句子,推敲提炼,修改删减,让诗像鸟儿一样轻盈,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总之,写诗,需要情感、意境、哲理、想象、语言及一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功夫在诗外。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让文字长出翅膀,在诗意的蓝天里自由地翱翔。
(宁颖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交通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咸阳公路局。出版有《红指甲》《雪,或者爱情》《虚构的风景》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