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伴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浇筑完成,银昆线陕西境宝鸡至坪坎高速公路燃灯寺大桥连续刚构顺利合龙,提前20天实现预定目标,全桥贯通消除了又一施工断点,为复工复产再添硕果。
今年,陕西交通运输行业要续建宝鸡至坪坎、平利至镇坪等19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太白至凤县等12条(段)高速公路,助力陕西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为将因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出来,省交通集团聚焦促投资稳增长尽锐出战、奋力攻坚,倒排工期保通车,明确节点抓续建,冲刺前期抢开工,确保平利至镇坪、旬邑至陕甘界、延安至子长等项目年底建成通车。
强管理 攻坚克难
经过近两年攻坚克难,宝坪项目秦岭天台山公路隧道2号竖井于5月13日圆满竣工。该隧道全长15.5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2号竖井由560.81米深的排风井和554.68米深的送风井组成,施工困难重重。
“起初竖井每个施工循环耗时40-50个小时,每次进尺3米,爆破后有的岩碴粒径过大,清运不便;竖井中心常常残留1米高的巨大岩帽,需二次爆破清理,延长了作业时间。”宝坪管理处处长赵超志介绍。管理处邀请专家现场勘察,将原来的“一阶掏槽爆破”改为“二阶掏槽爆破”,每个施工循环缩减为36小时,后期采用数码雷管进行起爆,也有效保证了竖井爆破开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不断优化施工工艺,科学安排班组作业,宝坪项目工程进度稳步推进。持续有效的动态管理和科学施工,使建设工效成倍提升。同时,以创建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为契机,依托秦岭天台山特长隧道管理实践,宝坪项目在安全智慧运营、新型支护体系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
今年,省交通集团将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107.82亿元,在建项目工程质量一次性抽检、关键指标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5%、98%以上。面对疫情带来的建设压力,集团持续加快宝坪、平镇、延子、陕甘界、西安外环等5个项目305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履约考核,督促参建单位加大人员、设备投入,确保项目均衡推进。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包抓建设项目制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年底将如期建成185公里高速公路。宝坪项目秦岭天台山特长隧道要年内贯通,剩余路基桥隧完成交验;西安外环项目全面大干,路基桥梁工程今年要完成过半,白鹿原隧道年内贯通。
新技术 增绿护蓝
30多度的高温下,在大型摊铺机轰隆隆的作业声中,宽度11.25米、厚度4厘米的黑色路面,一次就摊铺成型了。日前,省交通集团所辖平利至镇坪项目已经进入路面施工期,到年底,秦巴山水间将又增加一条绿色通途。
平镇项目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自建设施工以来,持续强化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践行绿色施工管理。“我们从钢板梁工厂化加工环节开始,探索利用BIM技术,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费用控制进行全方位管理。” 平镇项目负责人说,“在下料阶段依托BIM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5%以上,提高了生产效能和质量控制水平,使钢结构桥梁加工达到工业化产品的质量水平。”据了解,平镇项目在路基桥隧工程施工中,推广采用四新技术20余项,标准化钢筋加工厂的建立使加工成本费用及能源消耗较常规工艺降低约30%。依托该工程,平镇项目组织开展了“秦巴山区绿色公路建设成套关键技术体系和标准研究”“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化”“阻燃抑烟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应用研究”等五项课题研究,将为指导秦巴山区绿色公路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省交通集团负责建设的项目多在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地质复杂,生态破碎,为确保建设质量、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集团全面推行工班组长安全质量责任制,积极探索新工艺、工法和微创新技术,大力推广钢结构桥梁、装配化、BIM和建筑垃圾应用技术。西安外环项目已经建成了覆盖现场监控、试验、检测、BIM技术等为一体的信息化中心,拥有视频监控、工程技术质量管理、隧道安全、治污减霾、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等功能。据悉,省交通集团今年将融合应用智慧交通新理念,组织实施好《陕西省智慧交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项目。编制交通集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建立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