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期 第189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7-2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那年高考
新闻作者:​○ 王永涛


我们的高考已经过去很久,可是多年前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步入考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那段盛放的青春说再见的,至今仍不能忘记。其实现在的我已经不那么关注高考了,但每每念及那段奋斗过的日子,当初的那种感觉依然荡气回肠。

那时我们习惯了在天朦胧时候起床,带着惺松的睡眼洗脸、刷牙,习惯了懒的吃早餐就带着课本直奔学校,并计算着距离高考结束的时间,然后拿着课本,在微亮的操场上开始晨读。吃饭时,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慢慢悠悠的,习惯了在听到下课铃声之后,飞也似地冲向食堂。在食堂里,狼吞虎咽般地吃完,再匆忙赶回教室,看着那成沓成沓的试卷和堆积如山的习题册。午休时,为了躲避了老师的巡查,藏在课桌下,只为了多一些时间多看一道题,多记一个英语单词,多记一个数学公式。即便被发现了,巡查老师看到这样的境况,也只是淡淡一笑,便转身离开,他本也不愿打扰这样安谧的学习环境,只是职责所在。晚上,我们不再是放学之后就冲回寝室,彼此围在一起,侃着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题,而是习惯在一遍又一遍 “熄灯了,回宿舍休息!”的催促之后,还依依不舍地看着那张试卷上未解出的题,然后留恋般地离开那个暖暖的凳子,即使回到宿舍,也不曾立即入睡,而是讨论着彼此当天的所得。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六月,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最想的就是快点结束,快点逃离。为调整心态鼓励自己,我们在课桌上写下自己的青春誓言,在纸上描绘自己的无奈,可时间并没有为我们有过片刻停留,照旧一天天过着,终于教室后面的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定格成一个大大的零。6号那天,精致的留念册在教室里传来传去,一个个名字被漂亮地写上去,校园外边的照相馆里人潮涌动,一张张大头贴被我们紧紧握在手心,校服上也被我们画上了各图案,但里面满满的都是祝福。有人说我们曾把校服开发出了各种功能,擦桌子、当雨伞,但它却在寒冷的时候给我们温暖,今后,我们可以穿上各种高档舒服的衣服,却也可以轻易地丢弃,唯有校服将成为我们舍不得丢掉又再也无法穿出的纪念品。我们再也不会当被老师抽起来回答问题时,小声问同桌“老师问的是什么”;再也不会在堆得比自己还高的书旁挑灯夜战,想着自己的澎湃梦想;再也不会恶意编篡传播他人的八卦,只为让无聊的生活多一点色彩;再也不会掏钱买了一本又一本参考书、练习册,感叹题太多,又感叹它们寿命太短,不知不觉就到了最后一页……

碾辗七日终到头,十年磨一剑,两日现光芒。晨曦初上,穿上战衣,握住战笔,冲上战场。还记得6月7号上午考语文,而每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都会成为当年网上评议的热点。已经不记得当年的高考题目是什么,也不记得当时自己写了什么,只是应该不好吧,不然怎么没有印象呢。至今仍然忘不了那两天出考场时大家疲惫的样子,天空飘着零星的雨丝,考点附近成了人的海洋。陪考家长一股脑的挤在门口,有的家长早已被雨水浸湿了全身,仍然寸步不离地守在离考场不远的某个地方,随时等待着。

时间总算在家长们焦急等待以及考生们或兴奋或不安中不紧不慢地过去了,不管结果如何总算安然结束,无论成败,也够一辈子的回味。校园的墙束缚了我们一千多个日子,却为我们围起了一个单纯的天地,那里有笑声与泪水交织的时光,有光阴的翅膀,有岁月静好的记忆……有人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许是吧,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个中酸甜苦辣,只有亲历过才能体会到。

青春的故事可能不同,但最后的感怀和回忆大都一样。虽然我们的高考早已过去,但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却依然会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作者系华阴管理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